本研究利用兩種不同形狀的磁細菌(Magnetovibrio blakemorei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的磁小體進行了詳細的磁性分析。儘管這兩種細菌合成的磁小體具有相似的尺寸和化學成分(磁鐵礦,Fe3O4),但其有效單軸各向異性卻存在顯著差異,M. blakemorei約為25 kJ/m³,而M. gryphiswaldense約為11 kJ/m³。
通過系統測量磁化強度隨溫度和磁場的變化,並結合動態Stoner-Wohlfarth模型的模擬,我們分離和追蹤了形狀各向異性、偶極相互作用各向異性和磁晶各向異性在不同溫度下的演化。結果表明,在維爾威轉變溫度(~110 K)以上,磁小體的有效各向異性主要由形狀各向異性主導,導致M. blakemorei的矯頑力比M. gryphiswaldense高出近2倍。而在此溫度以下,隨著溫度降低,磁晶各向異性的單軸貢獻呈現非單調增加,顯著改變了磁性行為。在5 K時,磁晶各向異性達到接近磁鐵礦塊材料的值(~22-24 kJ/m³)。
這些結果不僅增進了我們對磁性納米顆粒行為的理解,也突出了磁小體作為理想模型系統研究磁鐵礦納米顆粒各向異性複雜相互作用的卓越價值。
In eine andere Sprache
aus dem Quellinhalt
arxiv.org
Tiefere Fr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