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eptos Básicos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漢默斯坦-維納模型的黑盒逆變器資源控制辨識方法,用於建立更精確的電網仿真模型,並克服傳統黑盒模型在特徵值分析等方面的局限性。
Resumen
研究論文摘要
書目資訊
Dzelo, A., Mešanović, A., & Cosovic, M. (2024). Identification of Black-Box Inverter-Based Resource Control Using Hammerstein-Wiener Models. arXiv preprint arXiv:2411.13213.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開發一種通用的方法,利用漢默斯坦-維納 (HW) 模型識別並建立不同工作模式下(例如,電網形成和電網跟隨)的黑盒逆變器資源控制模型。
方法
- 研究人員首先分析了電網形成和電網跟隨逆變器的功能和電網行為,確定了識別過程的關鍵方面。
- 他們採用了多輸入多輸出 (MIMO) 結構來表示逆變器系統,並將其解耦為針對每個輸出的多輸入單輸出 (MISO) 子系統,以簡化建模過程。
- 為了提高擬合精度,將識別數據轉換到 dq 坐標系中。
- 研究人員採用了基於數值空間搜索的算法,迭代測試不同的非線性估計器、線性塊參數和搜索算法,以找到最佳的 HW 模型結構。
- 評估指標包括均方根誤差 (NRMSE) 和 Akaike 最終預測誤差 (FPE),用於評估模型的準確性和複雜性。
- 最後,通過殘差分析驗證模型的有效性。
主要發現
- 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有效地識別電網形成和電網跟隨模式下的黑盒逆變器模型,並獲得高於 92% 的 NRMSE 擬合度。
- 與實際模型相比,識別模型在模擬中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 殘差分析證實了所識別模型的可靠性。
主要結論
- 基於 HW 模型的識別方法為黑盒逆變器模型提供了一種有效且通用的解決方案,無論其工作模式如何。
- 該方法克服了傳統黑盒模型的局限性,允許進行更全面的電網分析,例如特徵值分析和頻域分析。
- 未來研究方向包括解釋已識別模塊的物理特性,以及探索不同的系統簡化技術以獲得更優化的模型複雜度。
意義
這項研究通過提供一種可靠的黑盒逆變器建模方法,對電力系統領域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這些模型可以集成到電網仿真中,以更準確地分析和評估電網穩定性和動態性能。
局限性和未來研究
-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無法直接將識別出的線性和非線性模塊的物理特性與實際的逆變器子系統聯繫起來。
- 未來研究可以探索不同的複雜度指標和系統簡化技術,以進一步提高模型效率。
Estadísticas
電網形成逆變器模型的頻率、Ud 電壓和 Uq 電壓的估計數據擬合度分別為 97.85%、98.05% 和 99.53%。
電網形成逆變器模型的頻率、Ud 電壓和 Uq 電壓的驗證數據擬合度分別為 95.23%、96.89% 和 99.47%。
電網跟隨逆變器模型的頻率、Ud 電壓和 Uq 電壓的估計數據擬合度分別為 96.76%、97.36% 和 98.31%。
電網跟隨逆變器模型的頻率、Ud 電壓和 Uq 電壓的驗證數據擬合度分別為 92.79%、95.84% 和 93.74%。
Citas
"In this work, we introduce an approach for identification of black-box IBR models, based on the Hammerstein-Wiener (HW) model."
"The main novelty of our work lies in introducing, for the first time, a general procedure for HW model-based identification for IBR devices, regardless of their operating mode."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posed solution is independent of subsystem variations in inverter implem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