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統性回顧了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和人工智能(AI)技術分析線上詐欺活動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發現如下:
數據來源:研究者主要使用了各種網站提供的已標記的詐騙網址和電子郵件數據,如PhishTank、OpenPhish和Kaggle等。部分研究者也使用了電信運營商和執法部門提供的數據。
模型評估:研究者主要使用了準確率、召回率、F1值、ROC曲線和AUC等指標來評估模型性能。但部分研究存在選擇性地報告指標的問題,可能導致評估結果存在偏差。
詐欺類型:研究集中在16種不同類型的線上詐欺活動,其中最常見的是網址釣魚、電子郵件釣魚和短信釣魚。近期也出現了利用生成式AI模型進行社交工程攻擊的研究。
局限性:研究集中在特定詐欺類型,缺乏通用性。同時由於詐騙手法不斷演化,基於過時數據訓練的模型效果有限。研究者在報告數據限制和訓練偏差方面也存在不足。
總的來說,本文為理解AI在線上詐欺偵測和分析中的應用提供了全面的概述,為政策制定者、執法部門和企業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未來研究應關注提高模型的通用性和適應性,同時更好地報告數據和模型的局限性。
Vers une autre langue
à partir du contenu source
arxiv.org
Questions plus approfon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