핵심 개념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工具的迅速普及,電腦科學教育需要了解學生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以及如何調整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負責任地使用 GenAI 並為未來職場做好準備。
초록
研究論文摘要
參考資訊: C. Estelle Smith, Kylee Shiekh, Hayden Cooreman, Sharfi Rahman, Yifei Zhu, Md Kamrul Siam, Michael Ivanitskiy, Ahmed M. Ahmed, Michael Hallinan, Alexander Grisak, and Gabe Fierro. 2014. Student Perspectives 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omputing Education. In Proceedings of July 8–10, 2024 (ITiCSE 2024). ACM, New York, NY, USA, 7 pages. https: //doi.org/10.1145/3649217.3653575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科學專業學生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工具,以及他們如何看待 GenAI 在電腦科學教育和未來職業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對美國一所小型工程學重點大學的電腦科學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了他們對 GenAI 工具的使用頻率、使用案例、觀點和擔憂等方面的數據。
主要發現:
- 大多數學生已經開始使用 GenAI 工具,特別是大語言模型(LLM),用於寫作、編碼和學習等方面。
- 學生普遍認為 GenAI 工具對電腦科學領域有益。
- 學生對 GenAI 在教育中的使用方式存在分歧,有些人支持有條件地使用,而另一些人則支持鼓勵或限制使用。
主要結論:
- 電腦科學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學生如何使用 GenAI 工具,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指南。
- 教育工作者應探索如何將 GenAI 工具整合到課程中,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並培養他們負責任地使用 GenAI 的能力。
- 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 GenAI 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以及如何解決 GenAI 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研究意義: 本研究為理解 GenAI 對電腦科學教育的影響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為教育工作者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了參考。
研究限制和未來研究方向:
- 本研究的樣本量有限,可能無法代表所有電腦科學專業學生的觀點。
- 未來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驗證這些發現,並進一步探討 GenAI 對電腦科學教育的長期影響。
통계
116 名受訪者(87.2%)是大學生,相當於該系當時大學生總數的 12%。
17 名受訪者(12.8%)是研究生,相當於該系當時研究生總數的 7.6%。
24 名學生(18.0%)每天使用大型語言模型。
11 名學生(8.3%)每天使用程式碼生成器。
只有 36.1% 的學生嘗試過圖像生成器。
12.8% 的參與者表示至少有一門課程在大綱中有正式的 GenAI 政策。
在 31 名表示自己是助教的學生中,13 名(41.9%)認為他們沒有遇到過 AI 完成的作業。
인용구
「隨著這些 AI 變得越來越聰明,它們將對學習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我擔心 AI 最終會自己編寫程式,而軟體工程將在未來 30 年內完全過時,因為人類編寫的最後一行程式碼將是用來完成 AI 編碼器的。」
「AI 在學習方面非常強大,例如,如果你不理解一個數學概念,你可以讓它解釋如何做,並在需要時要求它提供越來越詳細的資訊。它很適合激發靈感,但不應該被用來代替你說話。我已經多次成功地使用它來破譯錯誤訊息、解釋功能,甚至試圖讓它編寫程式碼塊。」
「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可能會成為學生過度依賴的拐杖。我知道有些學生在每次評估中都使用它,盲目地遵循它給出的任何指示。他們甚至無法證明它為什麼是錯的,也無法識別它什麼時候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
「教師應該鼓勵將 AI 作為一種工具來增強學生的教育,而不是作為一種代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工具。學生應該使用 AI 來幫助他們除錯程式碼、從錯誤中學習,以及學習新的程式設計技術和工具,而不是用它來生成所有的程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