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研究使用貝氏適應性馬可夫決策過程模型,結合危害函數先驗信念和條件風險值,解釋了老鼠在探索新奇物體時表現出的個體差異性風險敏感行為,並揭示了探索行為、風險規避和潛在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
摘要
書目資訊
Akiti, C., Lee, A. T., Paz, R., Peciña, S., & Rangel, A. (2022). Tail of the striatum controls risk assessment and exploratory approach behaviors. Neuron, 110(18), 2952-2964.e7.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2.07.014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鼠在面對新奇物體時,如何評估潛在風險與獎勵,並展現出不同的探索行為模式。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開放場域實驗,將老鼠暴露於一個新奇物體中,並記錄其行為軌跡、接近物體的姿態(尾巴藏起或露出)以及停留時間等數據。接著,他們建立了一個貝氏適應性馬可夫決策過程(BAMDP)模型,結合了危害函數先驗信念和條件風險值(CVaR)兩種風險敏感度指標,模擬老鼠的探索行為。
主要發現
- 老鼠的探索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勇敢型、中等型和膽小型。
- 勇敢型老鼠表現出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願意花費更多時間探索新奇物體,並更快地從謹慎的尾巴藏起姿態轉變為自信的尾巴露出姿態。
- 膽小型老鼠則表現出較高的風險規避行為,傾向於遠離新奇物體,並長時間保持尾巴藏起的姿態。
- 模型分析顯示,老鼠的探索行為受到危害函數先驗信念和條件風險值的影響。勇敢型老鼠傾向於認為新奇物體的潛在危害較低,而膽小型老鼠則相反。
主要結論
- 老鼠在探索新奇環境時,會根據其先前的經驗和風險偏好,展現出不同的探索行為模式。
- 危害函數先驗信念和條件風險值是影響老鼠探索行為的兩個重要因素。
- 該模型為理解動物和人類的風險敏感型探索行為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
研究意義
本研究揭示了老鼠探索行為背後的計算機制,並將其與風險敏感度和潛在的精神疾病(如焦慮和抑鬱)聯繫起來,為理解和治療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 模型簡化了老鼠的行為狀態,未來研究可以考慮更精細的行為分類。
- 實驗環境相對單純,未來研究可以探討更複雜環境下的探索行為。
- 模型無法完全區分危害函數先驗信念和條件風險值的影響,未來研究需要設計更精確的實驗來區分這兩個因素。
統計資料
研究人員分析了 26 隻老鼠的探索行為數據。
根據老鼠的探索行為模式,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勇敢型(12 隻)、中等型(5 隻)和膽小型(9 隻)。
模型使用了 6 個參數來描述危害函數先驗信念,1 個參數來描述條件風險值,以及 2 個參數來描述探索獎勵池。
引述
"Novelt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agents and animals alike: they might benefit from untapped resources or face unexpected costs or dangers such as predation."
"Excessive novelty seeking and excessive novelty avoidance can both be maladaptive – they are flip sides of a disturbed balance."
"Explaining risk-sensitive exploration using factorized parameters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odels could aid in the understan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abnormalities i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