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研究利用深度神經網絡學習希格斯玻色子衰變中的自旋效應,並提出了一種基於自旋權重的擬似可觀測量,作為測量希格斯玻色子 H →ττ 耦合中 CP 混合角的替代或補充方法。
摘要
利用擬似可觀測量和深度神經網絡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混合 CP -- H 到 tau tau 衰變的研究
文獻資訊
Richter-Wasa, E., Yerniyazov, T., & Was, Z. (2024). Pseudo-observables and Deep Neural Network for mixed CP H →ττ decays at LHC. arXiv preprint arXiv:2411.06216.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探索深度神經網絡 (DNN) 在測量希格斯玻色子 H →ττ 衰變中 CP 混合角的應用,並提出基於自旋權重的擬似可觀測量作為一種新的測量方法。
方法
- 使用 Pythia 8.2 和 Tauolapp 產生模擬的標準模型希格斯玻色子 (125 GeV) 衰變事件樣本。
- 使用 TauSpinner 計算不同 CP 混合角假設下的自旋權重。
- 訓練 DNN 模型,使用不同的特徵集(例如,所有衰變產物四動量、僅可見衰變產物、包含中微子信息的近似值)來預測每個事件的自旋權重。
- 使用訓練好的 DNN 模型預測不同 CP 混合角假設下事件樣本的自旋權重分佈。
- 比較基於自旋權重分佈的 CP 混合角測量結果與傳統基於 ϕ∗ 角的方法。
主要發現
- DNN 模型能夠以合理的精度學習和預測每個事件的自旋權重,特別是當特徵集中包含中微子信息時。
- 基於自旋權重分佈的擬似可觀測量顯示出良好的 CP 混合角敏感性,並且可以作為傳統 ϕ∗ 角測量方法的替代或補充。
- 包含更多信息的特征集(例如,Variant-All、Variant-4.1)比僅包含可見衰變產物信息的特征集(例如,Variant-1.1)表現出更好的性能。
主要結論
DNN 技術和擬似可觀測量為測量希格斯玻色子 H →ττ 耦合中的 CP 混合角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新方法。基於自旋權重的擬似可觀測量可以補充或替代傳統的 ϕ∗ 角測量方法,特別是在處理包含中微子的多體衰變時。
意義
本研究為更精確地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 CP 性質提供了新的途徑,這對於理解電弱對稱性破缺機制和探索新物理至關重要。
局限性和未來研究
- 本研究僅考慮了主要的τ衰變模式 (τ →ρ±ν),需要進一步研究其他衰變模式。
- 未來的工作應包括對探測器效應和背景的更逼真的模擬,以評估該方法在實際實驗分析中的性能。
- 探索其他 DNN 架構和訓練策略以進一步提高預測精度。
統計資料
ATLAS 合作組織測得的 CP 混合角 ϕCP 為 9°± 16°。
CMS 合作組織測得的 CP 混合角 ϕCP 為 -1°± 19°。
引述
"標準模型 (SM) 預測標量希格斯玻色子處於 ϕCP = 0° 狀態,而偽標量希格斯玻色子在與 tau 對耦合時處於 ϕCP = 90° 狀態。"
"雖然數據不支持純偽標量耦合(顯著性超過 3 個標準差),並且與希格斯玻色子與 tau 輕子的耦合為類標量 (ϕCP = 0) 的 SM 預期相符,但隨著在正在進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第三輪運行中收集到更多數據,然後在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預計獲得 10 倍以上的數據,測量精度仍有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