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獎勵驅動的非監督式影像分割方法,可應用於自動化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實驗中,實現即時影像分析和原子尺度特徵識別。該方法不依賴於人工標註的數據,而是通過優化物理模型驅動的獎勵函數來自適應地分割影像,具有更強的魯棒性和可解釋性。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於獎勵驅動的非監督式影像分割方法,用於自動化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實驗中的即時影像分析。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獎勵函數的優化工作流程,用於提取STEM影像中的原子位置信息。該方法不需要人工標註的數據,而是通過優化物理模型驅動的獎勵函數來自適應地分割影像。作者將這種方法稱為LoG*,並將其性能與基於深度學習的監督方法(DCNN)進行了對比分析。
結果表明,LoG*在不同噪聲水平和結構複雜性下都表現出較好的魯棒性,能夠維持較穩定的檢測率和較少的假陽性。為了提高計算效率,作者還引入了滑動窗口方法,通過對小區域進行局部優化來加快整體影像的處理速度。
此外,作者還展示了LoG*在非晶態材料和含缺陷材料中的應用,通過結合高斯混合模型聚類,實現了對不同原子配置的弱監督識別。
最後,作者將LoG*方法應用於實時STEM實驗,並探討了人機協作的概念,讓人類操作員能夠通過調整獎勵函數來控制分析過程,提高分析的可解釋性和靈活性。
總的來說,本文提出的獎勵驅動非監督式影像分割方法為STEM實驗中的即時影像分析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具有良好的魯棒性和可擴展性。
統計資料
DCNN在低噪聲環境下的原子檢測準確率高達90%以上。
LoG在高噪聲環境下的原子檢測準確率仍能保持在70%左右。
LoG的優化時間約為36.25秒,而DCNN的訓練時間需要155.09秒。
引述
"獎勵驅動工作流的主要思想是將分析過程定義為一個優化問題,通過設計可量化的獎勵函數來指導算法的行為。"
"LoG*方法在不同噪聲水平和結構複雜性下都表現出較好的魯棒性,能夠維持較穩定的檢測率和較少的假陽性。"
"人機協作的概念可以提高分析過程的可解釋性和靈活性,讓人類操作員能夠通過調整獎勵函數來控制分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