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探討了在具 CP 破壞效應的雙希格斯二重態模型中,迴圈誘發的 H±W∓Z 頂點,並分析其對 H± → W±Z 衰變的影響,特別是 H+ → W+Z 和 H−→ W−Z 衰變之間的差異如何受到模型中 CP 破壞相位的影響。
摘要
雙希格斯二重態模型中迴圈誘發 H± → W±Z 衰變的 CP 破壞效應探討
本篇文章為學術會議論文,探討了在具 CP 破壞效應的雙希格斯二重態模型 (2HDM) 中,迴圈誘發的 H±W∓Z 頂點。作者基於先前研究成果,分析了這些頂點對 H± → W±Z 衰變的影響,特別關注 CP 破壞效應。
研究背景
- 標準模型 (SM) 無法解釋宇宙重子不對稱的起源,而重子生成論是解決此問題的可能方案,其需要 CP 破壞效應。
- 標準模型中的 CP 破壞效應不足以解釋觀測到的重子不對稱。
- 雙希格斯二重態模型 (2HDM) 可以引入新的 CP 破壞來源,因此許多文獻研究了 2HDM 中的電弱重子生成。
- 這些新的 CP 破壞效應可能出現在物理觀測量中,例如電偶極矩,因此研究 CP 破壞觀測量對於在未來實驗中測試模型非常重要。
研究方法
- 作者基於先前研究成果,計算了具 CP 破壞效應的 2HDM 中迴圈誘發的 H±W∓Z 頂點的全公式。
- 這些頂點源於破壞保管 SU(2)V 對稱性的有效算符,例如 Tr[σ3(DµM1)†(DµM2)]。
- 在 2HDM 中,這些有效算符首先出現在單迴圈級別,特別是在標量勢破壞保管對稱性的情況下。
- 作者發現了來自耦合常數虛部的對這些頂點的新貢獻。
研究結果
- 作者發現 H+ → W+Z 和 H−→ W−Z 衰變之間的差異對模型中的 CP 破壞相位很敏感。
- 這種不對稱性是由標量迴圈圖和費米子迴圈圖的干涉引起的。
- 作者定義了 CP 破壞量 δCP,並發現其與重新相位不變量 Im[ρttZ7] 有關。
研究結論
- 作者總結了在具 CP 破壞效應的 2HDM 中迴圈誘發的 H±W∓Z 頂點的研究結果。
- 作者評估了單迴圈級別上對 H± → W±Z 衰變的 CP 破壞效應。
- 作者發現 H+ → W+Z 和 H−→ W−Z 衰變之間的差異對模型中的 CP 破壞相位很敏感。
統計資料
Br(H+ →W+Z) ≳O(10−3)
δCP ≃0.6 時,Γ(H−→W−Z) ≃1/4 × Γ(H+ →W+Z)
引述
"The CP violation in the SM is not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baryon asymmetry [5] with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weak baryogenesis [6]."
"In the Two Higgs Doublet Model (2HDM), new sources of the CP violation can be introduced, so that electroweak baryogenesis in the 2HDM has been studied in many literature [7–23]."
"We have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cays H+ →W+Z and H−→W−Z is sensitive to the CP violating phases in the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