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提出了一個基於非平衡熱力學的鋰離子電池模型,用於模擬非等溫條件下電池內部的溫度、濃度和電勢分佈,並探討了耦合效應(如帕爾帖效應和索雷特效應)對電池熱行為的影響。
摘要
文獻資訊
- 標題:非等溫條件下的鋰離子電池建模
- 作者:Felix Schlomsa, Øystein Gullbrekken, Signe Kjelstrup
- 發佈日期:2024 年 11 月 21 日
- 出版物:arXiv 預印本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開發一個更精確的鋰離子電池模型,該模型考慮了非等溫條件下的熱現象,並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
方法
- 採用非平衡熱力學理論,將電池分為五層(陽極層、陽極表面、電解質層、陰極表面和陰極層),並針對每一層建立了熵產生方程式。
- 使用耦合係數來描述熱量、質量、電荷和化學反應的傳輸過程。
- 考慮了帕爾帖效應和索雷特效應等耦合效應對電池熱行為的影響。
- 通過比較兩種不同的熵產生計算方法來驗證模型的熱力學一致性。
主要發現
- 模型顯示,即使在較小的溫度變化下,所有耦合效應都起作用,並會影響電池的熱行為。
- 電池內部的溫度分佈不均勻,陽極表面出現溫度峰值,而陰極表面則出現溫度降低。
- 電解質中的濃度極化對電池電勢降有顯著影響,而熱極化的影響則可以忽略不計。
- 模型證實了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在穩態下,由熵通量計算的熵產生等於通量力積的積分。
主要結論
- 本研究提出的模型提供了一個更全面和準確的鋰離子電池熱行為描述,並強調了耦合效應的重要性。
- 模型的熱力學一致性驗證增強了其可靠性和適用性。
- 研究結果有助於深入了解電池內部的熱傳遞機制,並為優化電池設計和運行條件提供指導。
研究意義
本研究為鋰離子電池建模領域做出了貢獻,提供了一個更精確和熱力學一致的模型,有助於提高電池性能、壽命和安全性。
局限性和未來研究方向
- 本研究僅考慮了穩態條件下的電池行為,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動態條件下的熱效應。
- 模型中使用的材料參數來自文獻,未來研究可以使用更精確的實驗數據來驗證和改進模型。
統計資料
陽極帕爾帖熱約為 -119 kJ/mol。
陰極帕爾帖熱約為 122 kJ/mol。
基準情景中電池電壓約為 3.22 V,開路電壓為 3.55 V。
電解質中鹽的濃度差約為 100 mol/m³。
DEC 的遷移數為 0.90。
鹽的遷移數為 -0.97。
引述
"The local temperature is also important for battery ageing, for so-called cross-over effects and for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Nernst-Planck equations, possibly supplied with advection terms, have often been considered to be sufficiently precise for cell modelling, but these equations are now not sufficiently precise; they disregard the coupling between fluxes of heat and mass and charge."
"A technically important observation follows: In the base case scenario, the heat flux in the anode bulk phase is greater in absolute value than the heat flux in the cathode bulk ph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