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了自分配結構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特別是李氏圈作為李代數的非線性推廣,如何為形式化「可觀測量生成變換」這一概念提供一個最小數學結構。作者認為,李氏圈的引入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諾特定理,並為發展更基礎的物理理論提供新的框架。
現有的物理理論中,可觀測量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它們是可以測量的量;另一方面,它們也生成變換群,包括對稱性和動力學。這種雙重角色在哈密頓力學和量子力學中尤為明顯,並與諾特定理密切相關:一個可觀測量是守恆量,當且僅當它生成的變換群是對稱群。
然而,可觀測量生成變換並非物理理論的先決條件。作者以廣義概率論和不可逆時間演化的理論為例,說明了可觀測量不一定生成變換的情況。
自分配結構以圈為代表,其主要定義性質是自分配方程:x ⊲(y ⊲z) = (x⊲y)⊲(x⊲z)。作者認為,李氏圈可以看作是李代數的非線性推廣。
作者進一步指出,在向量空間中取點的凸組合(物理上對應於混合態)也滿足相同形式的自分配性。這表明自分配性在可觀測量和狀態層面上都發揮著作用,但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更深層次的聯繫尚不清楚。
李氏圈是一個光滑流形 Q,它帶有一個運算 ⊲: Q × R × Q −→Q,滿足自作用性、自分配性和冪等性等條件。
作者以量子力學中的厄米矩陣空間為例,說明了李氏圈的具體形式。在這個例子中,李氏圈結構可以通過微分方程 d/dt(X ⊲t Y ) = [X, X ⊲t Y ] 來刻畫,這正是哈密頓力學和量子力學中演化方程的不同形式。
作者還介紹了布洛赫圈作為李氏圈的一個非線性例子,並指出李代數是李氏圈的特例。
諾特定理指出,可觀測量生成對稱變換當且僅當該可觀測量是守恆量。作者將諾特定理用李氏圈的語言重新表述,並證明了李代數和布洛赫圈都是諾特圈。
作者認為,自分配結構在物理學中應占據重要地位,李氏圈作為李代數的非線性推廣,為形式化「可觀測量生成變換」這一概念提供了最小數學結構。作者還指出,可觀測量的值及其與圈結構的相互作用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翻譯成其他語言
從原文內容
arxiv.org
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