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研究論文探討了「量子計算優勢」的本質,亦即量子計算機在解決特定問題上相較於經典計算機的潛在優勢。作者指出,儘管量子計算機在解決某些問題上展現出希望,但目前仍缺乏一個通用的方法來確定哪些問題可以透過量子計算機加速解決。
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量子態的「複雜性」和「可達性」概念來探討這個問題的方法。
複雜性: 並非所有量子態都難以用經典計算機模擬。某些量子態,例如穩定子態,可以用相對較少的資源進行模擬。而另一些量子態,特別是那些涉及大量糾纏的量子態,則需要指數級的資源才能在經典計算機上模擬。
可達性: 雖然理論上量子計算機可以產生任何量子態,但在實務上,並非所有量子態都能以合理的資源和時間在量子計算機上產生。量子態的「可達性」取決於將初始量子態轉換為目標量子態所需的量子閘操作序列的長度。
作者認為,量子計算機在解決問題上具有優勢的關鍵在於利用那些「複雜」且「可達」的量子態。換句話說,這些量子態必須難以用經典計算機模擬,同時又能以合理的資源在量子計算機上產生。
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概念,作者根據其複雜性和可達性對量子態進行了分類,並探討了不同類別量子態之間的關係。他們還提出了一些關於這些關係的猜想,這些猜想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作者強調,他們的分析僅僅是對量子計算優勢本質的初步探索。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充分理解量子態的複雜性和可達性,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量子計算機的實際能力。
翻譯成其他語言
從原文內容
arxiv.org
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