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去中心化社交網絡興起,以及其對線上言論自由的影響。作者指出,人們對 Facebook、Twitter 等中心化社交媒體平台感到失望,這些平台由企業壟斷,充斥監控資本主義,並由少數人制定規則進行審查。因此,Mastodon、BlueSky 等去中心化社交網絡應運而生,將權力從中心節點分散到終端用戶,被視為網際網路的未來。
作者採用言論自由的三個主要價值觀:知識、民主和自主,來評估去中心化設計的優缺點。
去中心化網絡結構限制了虛假訊息的傳播,並避免了平台基於參與度的推薦模式,減少了操縱資訊市場的可能性。然而,過度依賴用戶進行知識生產和傳播也存在風險,因為缺乏專業機構和機制來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去中心化網絡具有審查阻力,並擺脫了以參與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促進了多元化和更有彈性的公共論述空間。然而,過度分散也可能加劇過濾氣泡效應,導致觀點極化和社群分化,不利於民主社會的共同體意識和全球議題的討論。
去中心化網絡賦予用戶更多選擇權和控制權,讓他們可以選擇伺服器、過濾器和管理服務。然而,過多的選擇也可能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並形成技術精英主義,將普通用戶排除在外。此外,市場機制也可能失靈,導致服務集中或供應不足,影響用戶的實際選擇權。
作者指出,去中心化設計面臨兩個主要困境:中心化的幽靈和控制的幻覺。
去中心化網絡需要處理知識管理、內容審核和跨社群交流等問題,這些需求可能導致網絡重新走向中心化。例如,為了打擊虛假訊息,需要建立專家認證和資訊溯源機制;為了有效審核內容,需要跨伺服器協調和資源整合。
用戶的自主權需要建立在市場機制的良好運作和用戶實際能力的提升之上。過度強調形式上的選擇權,而忽略市場失靈和技術門檻等問題,可能導致用戶陷入控制的幻覺,無法真正行使自主權。
作者建議,法律和政策應介入去中心化網絡的設計,以確保其符合言論自由的價值觀。例如,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開發去中心化技術工具,促進跨伺服器協調,並為用戶提供更多教育和培訓資源,提升他們的資訊素養和參與能力。
翻譯成其他語言
從原文內容
arxiv.org
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