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隨著雲端運算、行動技術和遠端工作模式的普及,企業網路的複雜性顯著增加。這些進步在提供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同時,也讓企業面臨新的安全漏洞。傳統的基於邊界的安全模型嚴重依賴於網路內部的使用者和設備都是可信的假設,一旦邊界被突破,就會造成嚴重的安全漏洞 [1]。這些模型無法應對複雜的網路威脅,特別是涉及網路內部橫向移動和內部威脅的攻擊 [2]。
針對企業網路的網路攻擊事件日益增多,包括網路釣魚、勒索軟體和供應鏈攻擊,這表明需要更強大的安全架構。根據思科 2024 年網路安全整備度指數,僅依靠邊界防禦的企業,與採用零信任架構 (ZTA) 等現代安全策略的企業相比,成功入侵事件增加了 40% [3]。ZTA 透過實施「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原則,為這些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在該原則中,信任會不斷地重新評估,並且根據最小權限原則授予所有實體的存取權限 [4]。
零信任架構 (ZTA) 的出現是為了應對基於邊界的安全模型的固有缺陷。零信任的概念由 Forrester Research 的 John Kindervag 於 2010 年提出,重新定義了企業網路中信任的管理方式 [1]。傳統的安全模型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一旦使用者或設備進入網路,它就是可信的。然而,包括內部攻擊和進階持續性威脅 (APT) 在內的複雜網路威脅的興起,暴露了這種方法的脆弱性。
相比之下,ZTA 基於「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原則。這意味著每個存取請求,無論是來自網路內部還是外部,都必須經過持續驗證才能被授予存取權限 [2]。在 2013 年 Target 資料洩露和 2014 年索尼影業遭駭客入侵等重大安全事件發生後,這種理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這些事件中,攻擊者利用可信的內部存取權限造成了廣泛的損害。這些事件表明,傳統的安全模型已不足以保護敏感資料和關鍵系統 [1]。
雲端服務、遠端工作和行動設備的使用日益增多,進一步加速了 ZTA 的發展,這些因素模糊了傳統網路邊界的界限。為此,企業開始採用 ZTA 作為一種實施嚴格存取控制和持續監控的方法,確保只有授權的使用者和設備才能存取特定資源 [3]。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在 2020 年發布了零信任架構框架 (SP 800-207),為其在企業環境中的實施提供了指南,鞏固了 ZTA 在網路安全領域的地位 [2]。
零信任和傳統安全模型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對信任和存取控制的方法。傳統模型通常被描述為「城堡和護城河」防禦,依靠強大的邊界防禦來阻止攻擊者入侵。一旦使用者或設備進入網路,通常就會被信任,並且安全檢查很少。然而,這種方法已被證明容易受到攻擊者在突破邊界後的橫向移動的攻擊。
相比之下,ZTA 消除了隱式信任的概念。每個存取請求都會被持續驗證,無論它來自網路內部還是外部。多因素身份驗證 (MFA) 和身份與存取管理 (IAM) 等技術是 ZTA 的關鍵組成部分,確保使用者每次嘗試存取資源時都必須驗證其身份和權限 [13]。
例如,在 2020 年的 SolarWinds 攻擊事件中,攻擊者利用基於信任的存取權限在網路內部橫向移動,並獲得對敏感系統的存取權限。而採用 ZTA 架構,憑藉其對微分段和持續驗證的依賴,可能會透過防止橫向移動和限制攻擊者提升權限的能力,將損害降到最低 [6]。
ZTA 的有效性基於以下幾個核心技術和原則,這些技術和原則將其與傳統安全模型區分開來,並增強了其減輕現代網路威脅的能力:
零信任架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幾起重大的網路攻擊事件,這些事件暴露了傳統安全模型的弱點。例如,2013 年 Target 資料洩露事件中,攻擊者利用第三方存取權限進入網路,這表明邊界防禦是可以被繞過的,攻擊者可以橫向移動並存取敏感資料 [1]。同樣,2014 年索尼影業遭駭客入侵事件也表明,一旦攻擊者突破了內部防禦,他們就可以在網路內部暢通無阻地活動,這進一步凸顯了持續驗證和微分段的必要性 [6]。
由於這些事件的發生,網路安全專家開始提倡放棄基於邊界的安全模型。隨著企業尋求更強大的方法來保護其網路免受外部和內部威脅,John Kindervag 的「零信任」模型獲得了發展動力。在過去的十年中,雲端服務的快速普及和遠端工作的日益普遍,只是強化了零信任的重要性,因為傳統的網路邊界已經越來越過時 [2]。
零信任架構 (ZTA) 的出現是對傳統安全模型局限性的必要回應。ZTA 核心的持續驗證、微分段和最小權限存取原則解決了基於邊界的防禦的缺點,為現代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具適應性和有效性的安全架構。案例研究和現實世界的比較表明,ZTA 在減少安全漏洞、網路釣魚攻擊和內部威脅方面表現更為出色,使其成為保護當今動態多雲環境的關鍵工具。
零信任架構 (ZTA) 建立在幾個核心組成部分之上,這些組成部分協同工作,透過持續驗證信任和最小化攻擊面來提供強大的安全性:
ZTA 的實施需要採用結構化的方法,以確保安全策略得到有效執行,並且企業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威脅:
案例研究:Cimpress 的零信任之旅
Cimpress 在擴大雲端服務使用範圍時面臨著嚴重的安全挑戰,尤其是在保護敏感的客戶資料和防止內部威脅方面。該公司透過採用微分段、持續監控和 MFA 來保護其基礎設施,從而實施了 ZTA。這些措施導致未經授權的存取嘗試減少了 30%,內部威脅事件減少了 25% [20]。此外,Cimpress 還利用行為分析來監控使用者活動和偵測異常,進一步增強了其安全狀況 [15]。
案例研究:北美金融機構
北美一家金融機構轉向了 ZTA,以保護其資料免受網路釣魚攻擊和內部威脅。透過實施基於角色的存取控制 (RBAC) 和基於行為的監控,該機構報告稱,與網路釣魚相關的入侵事件減少了 40%,網路內橫向移動減少了 35% [12]。IAM 系統和 MFA 的整合在增強機構安全性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確保只有授權的使用者才能存取關鍵的金融系統 [13]。
零信任架構 (ZTA) 已被證明在降低各個領域的漏洞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動態、多雲和混合環境中。透過實施嚴格的身份驗證、微分段和持續監控,ZTA 可以顯著減少攻擊面並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
內部威脅仍然是企業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尤其是那些處理敏感資料的企業。ZTA 透過實施最小權限存取原則來應對這一挑戰,該原則確保使用者只被授予執行其任務所需的最低權限 [12]。透過縮小使用者存取範圍並持續監控其活動,ZTA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惡意內部人員利用其憑證存取關鍵系統的風險。
與傳統的基於邊界的安全模型相比,零信任架構具有幾個關鍵優勢。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優勢是它對現代企業環境的適應性,尤其是那些具有多雲或混合性質的環境。傳統模型依賴於保護邊界,假設網路內的所有內容都是可信的。然而,這種方法在當今的分散式環境中已不再可行,在這種環境中,使用者從多個位置和設備存取資源,而這些位置和設備通常不在企業的控制範圍內 [2]。
ZTA 的影響因部門而異,某些行業從其實施中獲得了顯著的效益:
儘管零信任架構 (ZTA) 提供了許多優勢,但其實施並非沒有挑戰。在從傳統的基於邊界的安全模型轉向零信任架構時,企業面臨著一些障礙。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已經出現了一些最佳實務來促進 ZTA 的成功實施。
對於中小型企業 (SME) 而言,由於較高的初始成本和管理 ZTA 日常運營的複雜性,ZTA 的實施可能尤其令人生畏。
雖然 ZTA 實施的初始成本可能很高,但企業可以透過利用基於雲端的安全解決方案來降低這些成本。雲端原生 ZTA 架構利用現有的雲端基礎設施進行安全實施,可以減少對大量硬體投資的需求 [17]。此外,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可以幫助支付成本,尤其是在醫療保健和金融等行業,這些行業對資料保護的法規要求非常嚴格 [5]。透過共享資源和在 ZTA 部署方面進行合作,企業可以在提高整體安全性的同時,減少各自的財務負擔。
本節將提供一些圖表、表格和視覺輔助工具,以證明零信任架構 (ZTA) 在減少安全事件、增強企業安全以及促進各行業採用更安全的模型方面的有效性。這些視覺化資料來自行業報告、案例研究和 ZTA 的實際應用。
此條形圖顯示了在醫療保健、金融和科技等行業實施 ZTA 前後,安全事件(包括網路釣魚攻擊、惡意軟體感染和內部威脅)的減少情況。
此折線圖顯示了 2019 年至 2024 年間 ZTA 採用率的穩步增長,以及同期資料洩露事件的相應減少。
此表總結了成功實施 ZTA 的企業的真實案例研究,展示了他們使用的特定技術和取得的成果。
此餅圖顯示了實施 ZTA 前後內部威脅的比例,顯示與內部人員相關的事件減少了 35-40% [6] [12]。
隨著網路安全形勢的不斷發展,零信任架構 (ZTA) 必須適應並整合新興技術,以增強其在減輕現代網路威脅方面的有效性。ZTA 的未來研究應側重於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區塊鏈方面的進步,以及保護不斷發展的物聯網 (IoT) 生態系統。這些技術為加強 ZTA 的核心原則(例如持續驗證、身份管理和威脅偵測)提供了新的機會,尤其是在嚴重依賴敏感資料和大規模網路的行業。
人工智慧 (AI) 和機器學習 (ML) 有望在 ZTA 的未來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隨著網路威脅變得越來越複雜,實時偵測和回應異常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人工智慧驅動的安全分析可以透過自動化威脅偵測、行為分析和事件回應的許多方面來增強 ZTA。
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分散式且防篡改的資料儲存和驗證方法,使其成為 ZTA 的天然補充。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來保護醫療保健、金融和政府服務等關鍵部門。
隨著企業網路中物聯網設備數量的持續增長,保護這些設備的安全已成為一項重大挑戰。物聯網生態系統由於其分散的特性、有限的處理能力以及通常不足的安全措施,特別容易受到網路攻擊。ZTA 可以透過對所有設備實施嚴格的存取控制和持續驗證,為保護物聯網網路提供一個強大的框架。
未來研究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 ZTA 的可擴展性,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 (SME) 而言。雖然 ZTA 已被證明在大型企業中非常有效,但中小企業通常難以應對其實施成本和複雜性。研究應側重於開發經濟高效的 ZTA 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專為小型企業的需求和資源量身定制。
在網路威脅日益複雜的時代,零信任架構 (ZTA) 已被證明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企業網路安全框架。透過消除隱式信任的概念,並實施持續驗證、最小權限存取和微分段,ZTA 可以顯著降低外部和內部威脅帶來的風險。
對於尚未實施 ZTA 的企業而言,現在就需要採取行動。正如多個案例研究和行業報告所強調的那樣,未能採用 ZTA 可能會使企業容易受到進階持續性威脅、內部攻擊和代價高昂的資料洩露的攻擊 [6]。推遲向 ZTA 的過渡,不僅會增加遭受網路攻擊的風險,還會使企業在資料安全至關重要的世界中處於競爭劣勢。
總之,證據很明確:ZTA 不再是一個理論上的安全模型,而是一個保護企業網路的實用且必不可少的框架。企業必須採取積極措施評估其當前的安全狀況,並開始採用 ZTA。透過這樣做,他們可以使他們的網路面向未來,減少漏洞,並建立一個有彈性的防禦體系,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網路威脅。
翻譯成其他語言
從原文內容
arxiv.org
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