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logo
登入

增進雙向手語溝通:整合 YOLOv8 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即時手勢辨識與翻譯


核心概念
本研究旨在開發一個結合 YOLOv8 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系統,實現美國手語的即時雙向翻譯,將手語轉換為文字,以及將文字轉換為手語影片。
摘要

文獻回顧

文字轉手語翻譯
  • 過往研究曾嘗試將英文句子翻譯成印度手語 (ISL),利用詞彙功能語法 (LFG) 將文字輸入轉換為 ISL。
  • 其他研究則探索將馬拉雅拉姆語文本轉換為印度手語,並使用動畫顯示。
  • 此外,也有研究使用虛擬手語合成網路工具 Vsigns,將希臘語文本轉換為希臘手語。
手語辨識
  • 過去的研究利用卷積神經網路 (CNN) 和電腦視覺技術,辨識英文手語字母和手勢,並產生準確的文字版本。
  • 一些研究則著重於回顧多項關於印度手語 (ISL) 辨識的研究,探討方向梯度直方圖 (HOG)、邊緣頻率直方圖 (HOEF) 和支持向量機 (SVM) 等技術的應用。
  • 此外,也有研究使用預先訓練的 YOLOv3 模型進行印尼手語辨識,並使用圖像和影片數據進行訓練。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1. 文字轉換為手語
  • 利用自然語言處理 (NLP) 技術,將口語句子翻譯成手語。
  • 使用自然語言工具包 (nltk) 進行詞性標注,識別輸入句子的時態。
  • 建立一個包含手語影片的數據集,涵蓋單詞、字母和數字 0 到 9。
  • 將輸入句子中的每個單詞與數據集中的影片進行匹配,並根據詞性標注進行處理。
  • 開發一個網頁,讓使用者輸入文字或語音,系統會將其轉換為手語影片。
2. 手語轉換為文字
YOLOv8 和 v5 模型
  • 使用 YOLOv5 和 v8 模型進行手語偵測。
  • 建立一個包含 22 個類別的美國手語 (ASL) 數據集,並使用 bounding box 標記手勢。
  • 使用 80% 的數據集進行訓練,20% 進行測試。
  • YOLOv8 模型在 50 個 epochs 後的準確率為 95.6%。
  • YOLOv5 模型在 100 個 epochs 後的準確率為 92.8%。
CNN 模型
  • 使用 Python 的 OpenCV 函式庫建立一個簡單的 CNN 模型進行手語偵測。
  • 建立一個包含 10 個類別的數據集,並使用從每個影格中提取的坐標點進行訓練。
  • 使用 75% 的數據集進行訓練,25% 進行驗證。
  • CNN 模型在 500 個 epochs 後的準確率為 94.94%。

結果評估

  • CNN 模型雖然準確率高,但有時會出現錯誤偵測,尤其是在辨識需要雙手才能完成的手勢時。
  • YOLO 模型的表現優於 CNN 模型,沒有出現任何錯誤偵測。
  • YOLOv8 模型的效能最佳,在較少的 epochs 後即可達到較高的準確率。

結論與未來展望

  • 本研究開發的 YOLO 模型和 NLP 架構,旨在透過提供即時的雙向手語翻譯,縮短聽障人士與聽力正常人士之間的溝通差距。
  • 未來將進一步改善文字轉手語框架的流暢度,並考慮加入 3D 模型。
  • 此外,也計畫將 YOLOv8 模型應用於更大的數據集,並添加臉部表情辨識功能。
  • 最後,團隊計畫開發應用程式版本,讓更多人能夠使用這個系統。
edit_icon

客製化摘要

edit_icon

使用 AI 重寫

edit_icon

產生引用格式

translate_icon

翻譯原文

visual_icon

產生心智圖

visit_icon

前往原文

統計資料
超過 15 億人患有聽力損失。 預計到 2050 年,聽力損失人數將超過 25 億。 YOLOv8 模型在 50 個訓練週期後,準確率達到 95.6%。 YOLOv5 模型在 100 個訓練週期後,準確率達到 92.8%。 CNN 模型在 500 個訓練週期後,準確率達到 94.94%。
引述

深入探究

除了手語辨識和翻譯,還有哪些技術可以幫助改善聽障人士的生活?

除了手語辨識和翻譯,還有許多技術可以幫助改善聽障人士的生活,以下列舉幾項: 1. 聲音資訊的視覺化呈現: 即時字幕: 將語音即時轉換成文字顯示在螢幕上,例如電視節目、會議、線上課程等。 聲音方向指示器: 利用LED燈光或震動提示聲音來源方向,幫助聽障人士辨別周遭環境聲音。 2. 輔助聽覺技術: 人工電子耳: 透過手術植入電極,刺激聽覺神經,讓嚴重聽障人士恢復部分聽力。 骨傳導耳機: 將聲音轉換成震動,透過骨骼傳遞到內耳,適合無法使用傳統助聽器的聽障人士。 3. 環境控制和警示系統: 閃光門鈴: 當有人按門鈴時,除了鈴聲外,還會閃爍燈光提醒聽障人士。 震動鬧鐘: 利用震動功能叫醒聽障人士,避免聽不到鬧鐘聲音。 4. 資訊無障礙設計: 網站和應用程式無障礙設計: 提供字幕、文字替代說明、鍵盤操作等功能,讓聽障人士更容易使用網路服務。 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 例如電梯樓層顯示螢幕、導盲磚、無障礙廁所等,方便聽障人士在公共場所活動。 這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幫助聽障人士更方便地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參與社會活動,提升生活品質。

如果將情感分析融入系統,是否能更準確地傳達手語者的情緒?

將情感分析融入手語辨識和翻譯系統,的確能更準確地傳達手語者的情緒,提升溝通的品質和效率。 情感分析如何提升準確性: 表情辨識: 手語不僅用手部動作表達,也包含豐富的面部表情。情感分析可以辨識喜怒哀樂等情緒,讓翻譯結果更貼近手語者的真實情感。 語氣和語調分析: 手語的動作速度、力度、幅度等,都隱含著情緒訊息。情感分析可以分析這些特徵,讓翻譯結果更生動、更具感染力。 上下文分析: 情感分析可以結合上下文語境,更準確地判斷手語者的情緒。例如,同樣的手勢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達不同的情緒。 情感分析的挑戰: 資料庫建立: 需要建立包含豐富情感標籤的手語資料庫,用於訓練情感分析模型。 技術複雜度: 情感分析技術本身就具有挑戰性,需要結合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技術。 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考慮文化差異對情感分析的影響。 儘管面臨挑戰,將情感分析融入手語辨識和翻譯系統,對於提升聽障人士的溝通品質和生活體驗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讓這個系統更易於使用,並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

為了讓手語辨識和翻譯系統更易於使用,並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提升系統易用性: 簡化操作介面: 設計簡潔易懂的操作介面,讓使用者無需複雜的學習就能輕鬆上手。 提供多種輸入方式: 除了攝影鏡頭輸入,也可以考慮支援手套、感測器等設備,方便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開發移動應用程式: 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手語辨識和翻譯。 2. 擴展系統適用範圍: 支援多種手語: 開發能夠辨識和翻譯多種手語的系統,打破語言障礙,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聽障人士的交流。 適應不同環境: 提升系統在不同光線、背景、距離等環境下的辨識準確率,讓使用者在更多場景下都能順利使用。 考慮文化差異: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手語可能存在差異,需要針對不同文化背景進行調整和優化。 3. 推廣和普及系統: 降低使用成本: 透過技術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降低系統的製造成本,讓更多聽障人士負擔得起。 加強宣傳推廣: 透過各種管道,例如媒體報導、公益活動、線上線下推廣等,讓更多人了解和使用手語辨識和翻譯系統。 與政府和機構合作: 推動將手語辨識和翻譯系統應用於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領域,讓更多聽障人士受益。 透過以上努力,我們可以讓手語辨識和翻譯系統成為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享受平等的機會和權利。
0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