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蟻群的年齡結構會影響巢穴的建造方式,年輕螞蟻負責日常巢穴擴建,而年老螞蟻則在災難後參與重建。
摘要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探討蟻群在自然生長和災難後如何調節巢穴體積,以及不同年齡層螞蟻在其中的角色。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以 Camponotus fellah 螞蟻為對象,進行了兩組實驗。
- 聚落成熟實驗:追蹤蟻群從單一蟻后發展至成熟聚落的過程,記錄蟻群數量和巢穴面積的變化。
- 固定人口結構實驗:將已知年齡結構的螞蟻(年輕和年老)分成不同大小的群體,觀察其挖掘行為,並在模擬災難後觀察其重建行為。
主要發現:
- 在聚落成熟實驗中,巢穴面積與蟻群數量呈線性關係,顯示蟻群會調節每隻螞蟻的巢穴空間。
- 年輕螞蟻挖掘的巢穴面積顯著大於年老螞蟻,且年輕蟻群挖掘的巢穴面積與同等規模的自然成熟蟻群相似。
- 年輕螞蟻傾向於挖掘傾斜的通道,而年老螞蟻則挖掘垂直的通道。
- 災難發生後,所有年齡層的螞蟻都會參與挖掘,直到巢穴面積恢復至原先的 93%。
主要結論:
- 蟻群的年齡結構對巢穴挖掘至關重要,影響了參與挖掘的螞蟻、巢穴生長動態、每隻螞蟻的巢穴體積,以及巢穴的結構。
- 年齡多型性是蟻群調節巢穴體積的主要機制,年輕螞蟻負責日常巢穴擴建,而年老螞蟻則在災難後參與重建。
- 巢穴結構反映了蟻群過去的經歷和條件,例如,年輕螞蟻較多的時期會出現較多傾斜的通道。
研究意義:
本研究揭示了蟻群年齡結構對巢穴建造的影響,以及年齡多型性在其中的調節作用,為理解社會性昆蟲的行為和巢穴結構提供了新的見解。
研究限制和未來方向:
- 未來研究可以探討其他蟻種的年齡多型性對巢穴建造的影響。
- 可以進一步研究環境因素(如濕度、溫度)對蟻群挖掘行為的影響。
統計資料
在聚落成熟實驗中,蟻后平均挖掘面積為 23.8(±1.7) 平方公分。
在實驗進行到一半時(約第 95 天),蟻群挖掘的平均面積為 100.51(±11.54) 平方公分。
線性擬合結果顯示,蟻群會調節每隻螞蟻約 11 平方公分的巢穴空間。
在固定人口結構實驗中,年輕蟻群和年老蟻群的平均年齡分別為 40 ± 16 天和 171.56 ± 20 天。
災難發生後,所有蟻群都會挖掘,直到巢穴面積恢復至原先的 9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