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驗證了一種基於實際環境的可重構智慧表面偵測與識別方法,該方法利用反射信號的幅度變化來識別環境中的可重構智慧表面,並透過實驗證明了該方法在不同場景和系統設置下的有效性。
摘要
基於實際環境驗證可重構智慧表面偵測與識別方法
這篇研究論文提出了並實驗驗證了一種用於偵測和識別可重構智慧表面 (RIS) 的新方法。
研究背景
- 可重構智慧表面 (RIS) 作為一種新興的無線通訊技術,能夠透過控制信號的幅度、相位和極化來重塑無線傳播環境,帶來諸多優勢,例如擴展覆蓋範圍、提高數據速率和提升能源效率。
- 然而,現有研究通常假設用戶設備 (UE) 已知曉部署的 RIS 的存在,但實際上,UE 無法保證與網路報告的附近 RIS 建立通訊鏈路,因為 RIS 和 UE 之間可能存在障礙物。
- 因此,為了有效地使用 RIS,首先必須確定 UE 是否可以到達 RIS。
研究方法
-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調製方法,利用與 RIS 元件相關的相位相關幅度變化來模擬幅移鍵控 (ASK) 調製,相較於先前使用二進制相移鍵控 (BPSK) 調製的方法,該方法對同步問題(特別是相位和頻率偏移)的敏感度較低。
- 研究人員使用由 Greenerwave 設計的 RIS 硬體和軟體定義無線電 (SDR) 模組進行實際實驗,以驗證所提出的 RIS 偵測與識別 (RIS-ID) 方法。
實驗結果
- 實驗結果顯示,透過調整發射增益和 ARP 長度等參數,可以有效地偵測和識別環境中的 RIS。
- 此外,實驗還評估了不同場景(例如單個 RIS 可達、兩個 RIS 可達和無 RIS 可達)下該方法的性能,並分析了誤報和漏報概率等指標。
研究結論
- 本文提出的基於實際環境的 RIS-ID 方法,利用反射信號的幅度變化來識別環境中的 RIS,並透過實驗證明了該方法在不同場景和系統設置下的有效性。
- 未來研究方向包括針對動態環境優化該方法,並將其與其他網路功能(如波束賦形和定位)整合。
統計資料
實驗中使用的 RIS 硬體由 76 個反射元件組成。
發射信號的頻率為 5.27 GHz。
實驗在三種不同場景下進行:單個 RIS 可達、兩個 RIS 可達和無 RIS 可達。
對於每個場景,實驗都在不同的 ARP 長度 (M) 和發射增益設置下進行,每個設置進行 300 次測量。
將 RIS 分割成兩個部分,模擬兩個 RIS 的場景。
增加發射增益會增加最大檢測值 (D(l)_max)。
增加 ARP 長度 (M) 會增加最大檢測值 (D(l)_max)。
增加歸一化檢測閾值 (f_thr) 會降低誤報概率 (PF),但會增加漏報概率 (P_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