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提出了一種主動偏好學習框架,透過使用者提供的少量二元回饋,有效地估計真實使用者偏好,並據此調整大型語言模型,以產生符合個人化需求的回應。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主動偏好學習的框架,旨在解決大型語言模型 (LLM) 個人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現有方法通常忽略了人類偏好的多目標性、多樣性和難以表達性,導致模型難以完全符合個人需求。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主動偏好學習框架,利用使用者提供的二元回饋來估計其在多個目標上的偏好。該方法利用貝葉斯推斷有效地更新偏好,並透過採 acquisition function 選擇最佳查詢來減少使用者回饋次數。此外,還引入了一個參數來處理回饋雜訊並提高模型的穩健性。透過理論分析和在語言生成任務上的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回饋效率和在個人化模型回應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目標
如何在使用者偏好多目標性、多樣性和難以表達性的情況下,有效地將大型語言模型個人化。
方法
主動偏好學習:利用使用者提供的二元回饋(例如,比較兩個回應哪個更好),迭代地估計使用者的偏好。
貝葉斯推斷:根據使用者的回饋,更新使用者偏好的後驗分佈。
Acquisition Function:選擇最具信息量的查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所需的使用者回饋次數。
雜訊處理:引入參數來處理使用者回饋中的雜訊,提高模型的穩健性。
主要發現
相較於現有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夠更有效地估計使用者偏好,並使用更少的使用者回饋。
透過修改後的後驗更新規則,模型能夠有效地處理使用者回饋中的雜訊。
在多個語言生成任務上的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有效地生成符合使用者個人化需求的回應。
主要結論
本文提出的主動偏好學習框架為個人化大型語言模型提供了一種有效且穩健的解決方案。透過最小化使用者回饋並有效處理雜訊,該方法能夠更準確地捕捉使用者的隱含偏好,並生成更令人滿意的回應。
研究意義
推動了個人化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為解決人類偏好的多目標性、多樣性和難以表達性等挑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局限性與未來研究方向
本文假設使用者偏好是靜態的,未來可以研究如何處理動態變化的使用者偏好。
未來可以進一步分析模型收斂速度,並提供更嚴謹的理論保證。
統計資料
使用 β∗ = 5 時,Assistant 和 Summary 的未標記池中分別引入了大約 10% 和 20% 的雜訊回饋。
在 Summary+ 中,當 β∗ = 10 時,平均會引入大約 10% 的錯誤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