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結合物理和數據驅動模型的混合方法在建築能源建模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特別是在詳細建築文檔和豐富傳感器數據可用的情況下,能夠提高預測準確性並提供對建築性能的更深入了解。
論文資訊
Leandro Von Krannichfeldt, Kristina Orehounig, and Olga Fink. (2024). Combining Physics-based and Data-driven Modeling for Building Energy Systems. Preprint submitted to Journal. arXiv:2411.01055v1 [eess.SY]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評估四種主要的混合建築能源建模方法,並探討其在不同建築文檔和傳感器數據可用性情況下的性能表現。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採用了基於物理的 EnergyPlus 模型和數據驅動模型(線性迴歸、前饋神經網絡和隨機森林)的組合,構建了四種混合模型:輔助模型、殘差模型、代理模型和增強模型。
研究人員根據建築文檔和傳感器數據的可用性,設計了三種不同的情境:僅有天氣數據(W)、天氣和建築數據(WB)以及天氣、建築和房間數據(WBR)。
研究人員使用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MAPE)評估模型的預測準確性,並使用分層 Shapley 值分析模型的可解釋性。
主要發現
在所有方法中,隨著文檔和傳感器數據級別從 W 情境增加到 WBR 情境,平均 MAPE 降低,表明更豐富的數據有助於提高預測準確性。
在所有情境中,混合模型的性能與純數據驅動模型相當,但在 WBR 情境中,殘差模型(使用前饋神經網絡作為數據驅動子模型)表現最佳。
殘差模型在捕捉異常溫度波動(例如長時間開窗)方面最為有效,這得益於其結合了基於物理模型的穩健性和數據驅動校正的靈活性。
分層 Shapley 值分析揭示了不同輸入特徵對模型預測的影響,並發現基於物理的模型在高溫條件下存在偏差。
主要結論
混合建模方法,特別是殘差模型,在建築能源預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在擁有詳細建築信息和豐富傳感器數據的情況下。
分層 Shapley 值為理解混合模型的行為和識別基於物理模型中的潛在偏差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研究意義
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混合建模方法的性能,並探討其在不同數據可用性情境下的適用性,為建築能源建模領域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研究限制和未來方向
未來研究可以擴展到更大規模的建築數據集,並考慮更精細的建築文檔級別。
在評估有限訓練數據對模型性能的影響時,應考慮基於物理模型的校準問題。
統計資料
建築能源系統的運行約佔全球能源消耗的 30% 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26%。
在 W 情境下,最佳模型的 MAPE 為 4.55%,而在 WBR 情境下,MAPE 降低至 3.67%。
在 WBR 情境下,殘差模型在所有房間類型的平均 MAPE 最低。
三月和四月的預測誤差最高,因為臥室和客廳長時間開窗導致溫度波動劇烈。
在 2021 年 11 月和 12 月,由於 UMAR 單元無人居住,溫度模式更加規律,因此 EnergyPlus 模型的性能與其他模型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