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展示了一種基於超穎表面的新型波前感測技術,該技術利用單層超穎表面進行相位多樣性編碼,並結合卷積神經網路 (CNN) 在高湍流環境下實現單次波前重構,顯著提高了自由空間光通信系統的性能。
摘要
文獻摘要
本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基於超穎表面的新型波前感測技術,旨在解決傳統自適應光學系統在深度湍流環境下性能下降的問題。作者設計了一種單層雙折射超穎表面,能夠同時產生八個具有不同焦距的點擴散函數 (PSF),並利用卷積神經網路 (CNN) 對這些 PSF 進行分析,實現單次波前重構。
研究方法
- 超穎表面設計:採用超晶胞結構和雙折射納米柱,通過空間和偏振複用技術,在單次拍攝中同時產生八個具有不同焦距的 PSF。
- 卷積神經網路訓練:使用 U-Net 模型,以端到端的方式進行訓練,將接收端的能量集中度 (PiB) 作為優化目標,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模擬與實驗驗證:通過數值模擬和實驗驗證,證明了該方法在中高湍流強度 (Rytov 數值為 0.2 到 0.6) 下的有效性,並實現了約 16 倍的信號增益。
主要發現
- 超穎表面波前感測器能夠在高湍流環境下準確地重構波前,即使存在強烈的閃爍、分支點和噪聲。
- 與傳統的波前感測方法相比,該方法在高 Rytov 值條件下表現出更優越的性能。
- 實驗結果與模擬結果一致,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魯棒性。
研究意義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緊湊、低延遲、高鲁棒性的波前感測解決方案,為克服深度湍流帶來的挑戰提供了新的思路。該技術有望應用於自由空間光通信、遙感、激光雷達等領域,提高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
統計資料
在模擬和實驗中,校正後的歸一化 PiB (NPiB) 比未校正的 NPiB 平均高出 16 倍。
超穎表面的焦距範圍為 48.8 毫米到 51.6 毫米,f 值為 10,清晰孔徑為 5 毫米。
卷積神經網路模型的平均推理時間為 2.49 毫秒,允許幀率為 401.6 赫茲。
引述
"Our approach opens a pathway for compact, robust wavefront sensing that enhances range and accuracy of FSOC systems."
"Our model test results show high accuracy reconstruction predictions in deeply turbulent atmosphere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scintillation, branch points, and 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