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研究發現,目前已解析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的總通量,即次 PeV LHAASO 源加上天鵝座繭,無法完全解釋西藏 ASγ 實驗和 LHAASO 觀測站測量到的次 PeV 銀河擴散伽馬射線通量之間的差異。
摘要
書目資訊
Kato, S., Anzorena, M., Chen, D., et al. (2024). 利用西藏 ASγ 實驗量測次 PeV 銀河擴散伽馬射線通量,對已解析伽馬射線源貢獻的定量限制。[預印本]。arXiv:2411.11524v1 [astro-ph.HE]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限制已解析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對西藏 ASγ 實驗測量到的次 PeV 銀河擴散伽馬射線通量的貢獻。
方法
本研究使用 LHAASO 首次觀測到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目錄(1LHAASO 目錄)以及天鵝座繭,來量化這些源對西藏 ASγ 實驗測量到的擴散通量的貢獻。研究人員考慮了西藏 ASγ 數據分析中採用的源遮罩方案,並使用蒙地卡羅模擬來估計未被遮罩的源通量比例。
主要發現
- 研究發現,已解析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的總通量,即次 PeV LHAASO 源加上天鵝座繭,對西藏 ASγ 測量到的擴散通量的貢獻是次要的。
- 在西藏 ASγ 擴散分析中研究的兩個天區中,源通量在 121 TeV、220 TeV 和 534 TeV 的貢獻分別小於 26.9% ± 9.9%、34.8% ± 14.0% 和 13.5%+6.3%−7.7%(區域 A:25◦< l < 100◦和 |b| < 5◦)以及 24.1% ± 9.5%、27.1% ± 11.1% 和 13.5%+6.2%−7.6%(區域 B:50◦< l < 200◦和 |b| < 5◦)。
- 即使在減去源通量後,西藏 ASγ 測量到的擴散通量仍然高於 LHAASO 在內銀河平面區域測量到的擴散通量約三倍、兩倍和七倍(分別在 121 TeV、220 TeV 和 534 TeV)。
主要結論
- 目前已解析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無法完全解釋西藏 ASγ 和 LHAASO 測量到的次 PeV 銀河擴散伽馬射線通量之間的差異。
- 在減去源通量後,西藏 ASγ 測量到的擴散通量的強子擴散性質是最自然的解釋,儘管不能排除來自非常微弱的未解析強子伽馬射線源的一些貢獻。
- 由於西藏 ASγ 和 LHAASO 採用不同的源遮罩方案進行擴散分析,導致這兩個實驗觀測到的天區的有效銀河緯度範圍不同。
- 不同源遮罩方案的影響導致了在區域 A 測量到的西藏 ASγ 擴散通量和在內銀河平面區域測量到的 LHAASO 擴散通量之間觀察到的差異(在次 PeV 能量範圍內約為三倍),即使這兩個實驗都觀測到了強子起源的次 PeV 銀河擴散伽馬射線發射。
研究意義
本研究結果對於理解次 PeV 銀河擴散伽馬射線發射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它表明,除了已解析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外,可能還需要其他來源來解釋觀測到的通量。
局限性和未來研究
本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它依賴於 LHAASO 首次觀測到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目錄,該目錄可能並不完整。未來的研究可以使用更靈敏的儀器(如 LHAASO 和 CTA)對次 PeV 伽馬射線源進行更深入的觀測,以解決這個問題。此外,需要對強子相互作用和宇宙射線傳播的模型進行改進,以便更準確地預測銀河系中擴散伽馬射線發射的通量。
統計資料
在區域 A(25◦< l < 100◦和 |b| < 5◦)中,源通量在 121 TeV、220 TeV 和 534 TeV 的貢獻分別小於西藏擴散通量的 26.9% ± 9.9%、34.8% ± 14.0% 和 13.5%+6.3%−7.7%。
在區域 B(50◦< l < 200◦和 |b| < 5◦)中,這些比例分別小於 24.1% ± 9.5%、27.1% ± 11.1% 和 13.5%+6.2%−7.6%。
在減去源通量後,區域 A 中的西藏擴散通量在 121 TeV、220 TeV 和 534 TeV 分別比內銀河平面區域中的 LHAASO 擴散通量高約三倍、兩倍和七倍。
引述
"在考慮了西藏擴散分析中採用的源遮罩方案後,源通量(即目前由 LHAASO 解析的次 PeV 伽馬射線源,即那些登記在第一個 LHAASO 目錄中的源加上天鵝座繭的伽馬射線通量)對西藏擴散通量的貢獻被發現是次要的"
"即使在減去源通量後,西藏擴散通量的強子擴散性質是最自然的解釋,儘管不能排除來自非常微弱的未解析強子伽馬射線源的一些貢獻。"
"我們的研究得出結論,不同源遮罩方案的影響導致了在區域 A 測量到的西藏擴散通量和在內銀河平面區域測量到的 LHAASO 擴散通量之間觀察到的差異(在次 PeV 能量範圍內約為三倍),即使這兩個實驗都觀測到了強子起源的次 PeV 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