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極點分析的方法,利用向量擬合技術,從機電阻抗測量結果中提取模態參數,用於更準確、更直觀地評估結構損傷。
摘要
結構健康監測與機電阻抗技術
結構健康監測 (SHM) 對於確保製造零件的質量和耐用性至關重要。機電阻抗 (EMI) 技術作為一種經濟高效的無損檢測方法,在 SHM 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該技術利用壓電材料作為致動器和傳感器,通過測量壓電晶片的電阻抗來反映結構的機械阻抗變化,從而評估結構的健康狀況。
傳統損傷指標的局限性
傳統的 EMI 損傷指標,如均方根偏差 (RMSD) 和互相關 (XCORR),存在一些局限性:
- 這些指標採用聚合頻率方法,忽略了信息在頻率範圍內的非均勻分佈。
- 它們是標量指標,無法提供關於損傷性質的直觀信息。
- 它們對所選頻率範圍的敏感性使得評估結果容易受到窗口大小和位置的影響。
基於極點分析法的優勢
為了克服傳統指標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極點分析的方法:
- 利用向量擬合 (VF) 技術,將 EMI 測量結果擬合成有理傳遞函數,並提取系統的極點。
- 通過追蹤擬合模型中模態參數(極點位置)的變化來評估結構損傷。
- 與傳統指標相比,模態參數與結構的物理特性(如質量、剛度和阻尼)直接相關,因此能夠提供更直觀的損傷信息。
向量擬合技術的優勢
與其他參數估計技術(如最小二乘複指數法 (LSCF))以及其他有理函數逼近技術(如自適應 Antoulas-Anderson (AAA) 和有理克雷洛夫擬合 (RKFIT))相比,VF 技術在處理高頻 EMI 測量結果方面具有以下優勢:
- 在高頻範圍內具有更高的精度。
- 能夠估計接近系統實際極點的複共軛穩定極點對。
- 能夠以簡潔的形式捕捉其他方法可能遺漏的關鍵信息。
案例研究
本文通過模擬和實驗案例研究,驗證了基於 VF 技術的極點分析方法在結構損傷檢測和診斷方面的有效性。結果表明,與傳統的 RMSD 指標相比,該方法能夠提供更準確、更直觀的損傷信息,有助於更深入地了解結構的健康狀況。
統計資料
本文使用了 30-100 kHz 的頻率範圍進行模擬和實驗。
案例一模擬了裂紋長度從 5 毫米增加到 20 毫米的情況。
案例二模擬了三個獨立的梁,每個梁上都有一個 5 毫米的裂紋,分別位於距離 PZT 內緣 75 毫米、100 毫米和 125 毫米處。
案例三通過將剛度降低因子 α 從 0.75 逐漸減小到 0.6 來模擬損傷嚴重程度的變化。
引述
"The root-mean-squared deviation (RMSD) and the cross-correlation (XCORR) based metrics are commonly used in EMI-based SHM."
"The authors propose leveraging vector fitting (VF), a rational function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poles of the underlying system, and consequently, the modal parameters which have a physical connection to the underlying model of a system."
"VF is better suited for EMI-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VF is more accurate at high frequency, 2. VF estimates complex conjugate stable pole pairs, close to the actual poles of the system, and 3. VF can capture critical information missed by other approaches and present it in a condensed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