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對懸浮粒子的動力學有著顯著的影響,這種現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風蝕過程會導致不同大小的沙粒在風力作用下發生空中運動或躍移,從而引發沙塵暴,尤其是在不穩定的熱力條件下。另一個例子是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的使用,這些系統會延長呼吸道飛沫的懸浮時間並擴散其傳播範圍,而這種效應會因室內環境中的氣流而放大。在這些情況下,由溫差產生的浮力會驅動湍流。
瑞利-貝納德(RB)對流系統是研究熱湍流的典型範例。該系統包括一個從底部加熱、頂部冷卻的流體層。RB系統的控制參數包括描述流體熱物理性質的普朗特數(Pr)和描述浮力與熱量和粘性耗散的相對強度的瑞利數(Ra)。
在RB湍流對流中,普遍存在的相干結構包括小尺度羽流和大尺度環流(LSC)。從邊界層分離後,片狀羽流通過混合和聚集轉變為蘑菇狀羽流。通過羽流-渦旋和羽流-羽流相互作用,熱羽流進一步自組織成跨越整個對流單元的LSC。
由於熱湍流的這些複雜的多尺度相干結構,人們一直致力於研究粒子在熱對流中的輸送和沉積行為。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是粒子在熱湍流中的空間分佈和沉積速率。根據描述粒子慣性相對於流體慣性的斯托克斯數(St),粒子的動力學行為可以分為三類。對於St較小的粒子,它們隨機分佈,表現得像示蹤粒子;在St無限小的極限下,它們表現出指數沉積速率。對於St較大的粒子,它們的運動幾乎不受到底層熱湍流的影響;在St無限大的極限下,它們以恆定的終端速度vt沉降,並且在壁面上的沉積速率遵循斯托克斯定律推導出的線性規律。對於中等St的粒子,它們傾向於聚集成分帶狀結構,並且發現這些結構與熱湍流中羽流的垂直運動方向一致。為了預測中等St的沉積速率,Patoˇcka等人(2020,2022)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將粒子沉降描述為一個隨機過程。粒子從強烈對流的區域移動到靠近單元水平邊界的低速區域,並有可能在沒有沉降的情況下逃離低速區域。此外,熱耦合和機械耦合對LSC和邊界層湍流結構以及粒子運動的影響,最近通過模擬流體和粒子之間的雙向耦合(Oresta & Prosperetti 2013;Park等人,2018)或四向耦合(Demou等人,2022)受到了廣泛關注。最近的進展包括Du & Yang(2022)、Yang等人(2022a,b)、Sun等人(2024)和Chen & Prosperetti(2024)的工作,他們將熱傳導和輻射納入考慮,解釋了熱量對流動的反饋,並研究了其對傳熱效率和流動結構調節的影響。
在解決自然和工程流體系統(如大氣對流、洋流和室內空氣流通)的複雜性時,必須檢查垂直浮力和水平剪切力之間的相互作用(Hori等人,2023)。例如,Blass等人(2020,2021)在RB系統中加入了考艾特型剪切,其中頂部和底部壁以恆定速度沿相反方向移動。他們發現,隨著壁面剪切強度的增加,流動動力學從以浮力為主導的狀態轉變為以剪切為主導的狀態。在以浮力為主導的狀態下,流動結構類似於典型的RB對流。在以剪切為主導的狀態下,他們觀察到大尺度蜿蜒渦旋的發展。Yerragolam等人(2022)隨後分析了對流通量和湍流動能的光譜,從而深入了解了同一對流單元內的小尺度流動結構。此外,Jin等人(2022)報告了LSC與粗糙剪切表面上的二次流之間增強的相互作用,導致熱羽流的產生增加。Xu等人(2023)通過控制絕熱側壁的運動,誘導垂直流體運動,從而提高傳熱效率,並可能導致湍流重新層流化。在雙擴散對流中,Li & Yang(2022)觀察到,即使是微弱的剪切也會顯著改變系統的指狀形態和輸送特性。儘管最近的進展揭示了單相和壁面剪切熱湍流的動力學,但分散的顆粒相与其周圍流體在壁面剪切熱對流中的複雜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
本研究旨在探討壁面剪切作用下熱湍流中粒子的輸送和沉積行為。受沙粒和空氣中污染物研究的啟發,我們選擇了尺寸為微米級且比周圍流體重得多的粒子。現有的關於載有粒子的RB湍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LSC內循環的粒子上;在本文中,我們還考慮了在水平剪切力作用下流動結構發生變化的情況。
本研究採用直接數值模擬(DNS)方法,模擬了二維和三維對流單元中載有不同尺寸和密度粒子的熱湍流。通過改變瑞利數、普朗特數和壁面剪切雷諾數,研究了不同流動狀態下粒子的運動規律。
研究發現,隨著壁面剪切雷諾數的增加,大尺度渦旋會發生水平擴展,最終轉變為二維模擬中的緯向流或三維模擬中的流向渦旋。對於斯托克斯數較小的粒子,當浮力占主導地位時,它們會在大尺度渦旋內循環;當剪切力占主導地位時,它們會在壁面附近漂移。對於中等斯托克斯數的粒子,無論主要的流動狀態如何,都會觀察到明顯的空間不均勻性和優先聚集現象。對於斯托克斯數較大的粒子,湍流結構對粒子的運動影響較小;儘管仍然會發生聚集,但與中等斯托克斯數的粒子相比,壁面剪切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本研究揭示了壁面剪切作用下熱湍流中粒子輸送和沉積的複雜行為,並建立了描述粒子沉積過程的數學模型。這些發現有助於深入理解自然界和工程應用中粒子在湍流中的運動規律。
翻譯成其他語言
從原文內容
arxiv.org
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