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大地震和小地震遵循相同的物理學原理,但斷層區塊大小會影響破裂的初始加速度和最終震級。
摘要
論文摘要
本研究論文探討了地震破裂動力學中的尺度不變性,特別關注了破裂初始階段的加速度與斷層區塊大小之間的關係。作者 Stefan Nielsen 首先指出,地震的自我相似性表明,無論規模大小,地震的物理學原理都是相同的,所有變量都與破裂長度 L 成比例。
主要論點
- 作者論證了破裂尖端在動態破裂開始階段(突破階段)的加速度也具有自我相似性,其在空間上與 Lc 成比例,在時間上與 Lc/Clim 成比例(其中 Lc 是突破區塊長度,Clim 是亞音速狀態下的極限破裂速度)。
- 研究發現,較大的初始突破區塊 Lc 會導致突破階段的破裂加速度較慢。由於小型斷層無法容納大型突破區塊,因此,較大且較慢的初始突破可能預示著最終地震震級較大。
- 初始地震矩率 ˙Mo 對於較大的 Lc 也增長較慢,因此它可能反映了斷層尺寸,並如一些早期預警研究中所建議的那樣,帶有震級的概率預測。
- 作者進一步探討了斷層分段對地震破裂起始和停止階段的影響,認為斷層分段構成了一個較弱的邊界約束,可以從概率的角度來考慮。
- 研究還討論了在不同尺寸 Lf 的斷層區塊上的成核和突破。由於 Lc ≤ Lf,較大的斷層區塊可以容納較大的臨界突破區塊,並且如果 Lc 是從具有較高上限的分佈中隨機抽取的,則平均而言將顯示較大的 Lc 值(圖 1)。
- 作者得出結論,如果斷層區塊大小 Lf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地震的上限震級以及預期的 Lc 值,那麼大地震平均而言將具有更大的突破區塊和更慢的初始破裂加速度。
模型與分析
為了驗證上述論點,作者進行了一系列二維和三維數值模擬,並將模擬結果與解析解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無論是在均勻還是非均勻的預應力條件下,破裂尖端位置 L 都與臨界裂紋長度 Lc 在空間上成比例,與 Lc/Clim 在時間上成比例。
結論與意義
該研究結果對於地震早期預警具有重要意義。作者認為,通過分析遠場地震波記錄中的初始地震矩率,可以推斷出初始破裂尺寸 Lc,進而對地震的最終震級進行概率預測。
統計資料
對於 Lc = 100、500 和 3000 米,初始破裂長度不同,地震矩率在破裂的最初幾秒鐘(上述例子中約為 5 秒,對於 Lc 超過 10 公里則高達約 10 秒)存在顯著差異。
假設 Clim = 3 公里/秒,對於初始突破長度分別為 0.1、0.3、3 和 30 公里,從 Vr = 0.3 公里/秒過渡到 2.58 公里/秒所需的時間分別約為 0.33、1、10 和 100 秒。
引述
"大地震和小地震遵循相同的物理學原理,但斷層區塊大小會影響破裂的初始加速度和最終震級。"
"較大且較慢的初始突破可能預示著最終地震震級較大。"
"如果斷層區塊大小 Lf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地震的上限震級以及預期的 Lc 值,那麼大地震平均而言將具有更大的突破區塊和更慢的初始破裂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