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研究了標準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罕見衰變成輕子-反輕子對和光子的過程 (H → ℓ+ℓ−γ),重點關注極化相關可觀測量,如正向-反向和光子極化不對稱性,並探討了這些可觀測量如何用於探測希格斯玻色子性質和尋找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
摘要
標準模型中 H → ℓ+ℓ−γ 的極化相關可觀測量研究
研究背景
2012 年 ATLAS 和 CMS 實驗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證實了弱相互作用的 Glashow-Salam-Weinberg (GSW) 理論。目前,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 (HL-LHC) 和國際直線對撞機 (ILC) 的目標是精確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並確定它是否是標準模型預測的希格斯玻色子。分支比、正向-反向不對稱性和極化不對稱性等物理量可以作為回答這個問題的有效探針。
研究動機
先前關於 H → ℓ+ℓ−γ 衰變率的計算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源於對量子電動力學精細結構常數 α 的選擇。由於不對稱性通常是衰變率的比率,特別是在電子情況下,α 的因子幾乎完全抵消。因此,除了微分衰變率之外,不對稱性可以被視為良好的補充可觀測量,以進一步探索該通道的特性。此外,先前的研究報告了在衰變率和輕子極化不對稱性中,當末態輕子縱向極化時,在 60 GeV 附近出現異常行為。這種行為可以通過包含 Z 玻色子共振效應來解釋,這為探索 H → ℓ+ℓ−γ 衰變中 H → Zγ 子過程的特性提供了機會。因此,研究其他不對稱性(如 AFB 和光子極化不對稱性 AP)是否存在類似的異常行為,具有特別的意義。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理論計算的方法,在標準模型框架下,計算了 H → ℓ+ℓ−γ 過程的衰變率、正向-反向不對稱性和光子極化不對稱性等可觀測量。
主要發現
- 當末態輕子或光子極化時,H → ℓ+ℓ−γ 的衰變率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 光子極化不對稱性 AP 在不同的運動學區域表現出正負交替的行為。
- 輕子和光子極化的正向-反向不對稱性 A(i,±)FB 和 A(±)FB 在 60 GeV 附近表現出顯著的差異,這可以用共振和非共振效應之間的干涉來解釋。
研究結論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極化相關可觀測量可以提供有關 H → ℓ+ℓ−γ 過程的 Yukawa 耦合、共振和非共振效應等特性的寶貴信息。此外,這些不對稱性可以作為一種有用的工具,用於探測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的可能跡象。
統計資料
CMS 的數據顯示,在 150 fb−1 的積分亮度下,無法測量自旋不對稱性。
預計 HL-LHC 的積分亮度將增加到 450−3000 fb−1,這將有助於更好地測量不對稱性。
光子極化不對稱性 AP 在 mℓγ ≈ 80 GeV 處達到最大值,約為 0.14 (μ 子) 和 0.1 (電子)。
引述
"Quantities like branching ratios, forward-backward asymmetries, and polarization asymmetries can be useful probes for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The asymmetries may be regarded as good complementary observables in addition to differential decay rate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this channel."
"The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these observables at the HL-LHC and the future e+e− colliders provide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test the SM and investigate potential new physics beyond the 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