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與傳統人工測量方法相比,自動化太陽黑子偵測方法在計算太陽黑子面積方面具備高度相關性,但需注意其系統性差異和偵測極靠近日緣黑子的限制。
文獻資訊: Hanaoka, Y. (2024). Evaluation of Sunspot Areas Derived by Automated Sunspot-Detection Methods. Solar Physics, 299(11), 1-14. https://doi.org/10.1007/s11207-024-0213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評估日本國立天文台 (NAOJ) 使用自動化全日面太陽黑子偵測方法所獲得的太陽黑子面積數據的有效性,並探討其與傳統人工測量方法之間的差異。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比較了 NAOJ 的兩種自動化方法 (NEWSUN 和 SFTT4) 所得出的太陽黑子面積數據與 Mandal 等人 (2020) 編制的參考目錄數據,該目錄整合了多個校準後的太陽黑子面積記錄。此外,研究還使用了匈牙利德布勒森太陽物理觀測站 (DHO) 利用 NAOJ 圖像數據測量的太陽黑子面積數據 (MTKDPD),以便比較相同數據在不同測量方法下的差異。
主要發現: 研究發現,自動化方法所得出的太陽黑子面積數據與參考目錄數據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 (相關係數高達 0.96-0.97),但自動化方法所得出的面積值普遍小於傳統人工測量方法。此外,自動化方法在偵測極靠近日緣的黑子方面存在限制,而傳統方法則可以識別這些黑子。
主要結論: 自動化太陽黑子偵測方法在計算太陽黑子面積方面具備高度相關性,但需注意其系統性差異和偵測極靠近日緣黑子的限制。儘管存在這些差異,通過校正因子校準後,自動化方法所得出的數據仍然可以有效地用於太陽黑子面積時間序列的構建。
研究意義: 本研究證實了自動化太陽黑子偵測方法在太陽黑子面積測量方面的有效性,並為未來太陽黑子面積數據的獲取和分析提供了重要參考。
研究限制和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數據分析主要集中在有限的時間段內,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自動化方法和傳統方法之間的長期相關性和面積比率變化。此外,還需要對自動化方法偵測極靠近日緣黑子的能力進行改進。
統計資料
NEWSUN 和 SFTT4 的太陽黑子面積數據與參考目錄數據之間的相關係數高達 0.96-0.97。
自動化方法所得出的太陽黑子面積值普遍比傳統人工測量方法小 70% 至 83%。
在 2014 年 2 月 10 日的觀測數據中,極靠近日緣的黑子佔 MTKDPD 總面積的 5% (投影面積) 和 37% (校正後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