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本文研究了超音波驅動下壁面附著氣泡的形狀模式和射流形成,揭示了法拉第不穩定性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並通過實驗和數值模擬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背景
了解基板上氣泡在超音波激發下的行為對於從工業清潔到生物醫學治療的應用至關重要。
先前研究表明,超音波會誘發微氣泡中的形狀不穩定性,產生能夠刺穿細胞並實現靶向藥物遞送的週期性射流 (Cattaneo et al. 202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實驗研究了靜止在剛性基板上單個超音波驅動的微米級空氣氣泡的簡化案例,以更深入地研究聲學驅動氣泡形狀不穩定性的物理機制。
採用了一種新穎的雙視圖成像設置,該設置結合了可見光頂視圖和相襯 X 射線側視圖,以捕獲同時高速、高放大倍率的記錄,從而揭示氣泡形狀的動態演變。
主要發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泡響應演變分為四個不同的連續狀態:純球形振盪、諧波軸對稱彎月面波的開始、更高振幅半諧波軸對稱形狀模式的出現,以及半諧波扇形形狀模式的疊加。
半諧波形狀模式的出現源於法拉第不穩定性的觸發。
實驗測量的法拉第不穩定性開始的超聲波壓力閾值與經典界面穩定性理論的預測非常吻合,該理論經過調整以考慮剛性基板的影響。
使用三維邊界元方法模擬了氣泡形狀的時間演變,發現與實驗結果非常吻合,並支持該方法預測超聲波驅動的壁面附著氣泡動力學的有效性。
所得形狀模式譜似乎是簡併的,並表現出連續範圍的形狀模式度數,這與我們從運動學論證得出的理論預測一致。
與體積模式相比,形狀模式的振幅要高得多,這使得它們在將聲能轉換為動能並將其集中在其特徵波瓣內更有效。
當波瓣以超過定義閾值的加速度向內折疊時,它會產生指向基板的射流。
該過程在形狀模式的每個週期中重複出現,並且有可能損壞基板。
這些射流代表了一種新型的氣泡射流,不同於在氣泡坍塌過程中在高壓梯度下形成的經典單慣性射流,因為它們是循環的,由界面不穩定性驅動,並且發生在低得多的聲強下。
統計資料
氣泡平衡半徑範圍:𝑅0 = 60 −140 µm
超聲波驅動頻率:𝑓d = 30 kHz
超聲波壓力振幅範圍:𝑝a = 1 −15 kPa
X射線束能量:17.9 keV
水層厚度:𝑑= 10 mm
X射線信號透過率:𝑇= 0.4
成像幀率:150 kHz
成像視野:640 × 400 µm
成像像素分辨率:1.6 µ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