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概述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ALICE 實驗中,關於重夸克與夸克偶素產生的最新結果。
含有粲夸克或底夸克的重味強子,是研究量子色動力學(QCD)的有效探針。夸克偶素是由一對正反粲夸克或底夸克組成的束縛態,而開放性重味強子則具有非零的粲數或底數。通過在鉛-鉛碰撞中對夸克偶素和開放性重味強子進行全面測量,可以測試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存在的情況下,重夸克輸運、能量損失和強子化過程中的合併效應等機制。
為了正確解釋鉛-鉛碰撞中的結果,在質子-質子(pp)和質子-鉛(p-Pb)碰撞中進行測量是至關重要的基準。特別是,pp 碰撞提供了有關真空產生的詳細信息,而 p-Pb 碰撞中的研究有助於檢查所謂的冷核物質效應。
除了作為參考之外,強子碰撞中的重味強子測量還提供了對 QCD 的嚴格測試,因為大的夸克質量意味著可以使用微擾 QCD(pQCD)計算來描述大部分的高動量轉移過程。根據因子化方法,強子碰撞中重味強子的產生截面可以描述為三個項的卷積:碰撞核子的部分子分佈函數(PDF);負責產生重夸克對的部分子截面,可以使用 pQCD 計算來計算;以及非微擾演化為束縛態。關於後者的貢獻,在夸克偶素的情況下,採用了不同的半唯象方法,例如在顏色蒸發模型(CEM)和非相對論性 QCD(NRQCD)中實現的方法。對於開放性重味強子,則考慮了碎裂函數,它描述了重味強子攜帶的重夸克動量分數。在因子化方法中,強子化過程被認為與碰撞系統無關,這一假設意味著 e+e−、ep 和 pp 碰撞的碎裂分數和碎裂函數是相同的。然而,在過去十年中,大量與重味重子產生相關的結果反駁了碎裂分數的普遍性假設。特別是,ALICE 合作組首次在 pp 碰撞中觀察到,與輕子碰撞中的類似結果相比,瞬發 Λ+
c /D0 產額比在中快度處有所增強,而對於粲奇異重子態相對於 D0 介子的產生,這種增強甚至更加明顯。在底夸克領域,LHCb 合作組對前快度處 Λ0
b 重子相對於底介子產生的測量結果表明,pp 碰撞中相應碎裂分數的增強與在中快度處觀察到的粲夸克相似。因此,採用受輕子測量約束的夸克碎裂模型的最新計算受到了挑戰,例如 PYTHIA 8 中考慮的默認參數調整(Monash)。一些模型試圖通過不同的機制來重現觀察到的重子增強現象,這些機制假設在富含部分子的環境中,強子化與真空碎裂相比有所不同,例如 PYTHIA 8 中超出色領導近似的顏色重聯(CR-BLC)和聚結,或者假設增強的重子產生源於未觀測到的粲重子共振態的衰變。
ALICE 探測器具有出色的能力,可以在很寬的快度窗口內重建各種重味強子,直至非常低的橫向動量(pT),並利用了包含性和排他性衰變通道。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第二次長時間停機(2019-2021 年)期間,ALICE 探測器進行了重大升級,並於 2022 年在 LHC 運行 3 開始時重新開始數據採集。中央桶中主要升級的探測器子系統是時間投影室(TPC)和內部跟踪系統(ITS)。特別是,TPC 升級後的讀出系統使其能夠在運行 3 中應對連續讀出模式,而升級後的 ITS 在橫向(縱向)方向上的指向分辨率提高了約 3(6)倍。此外,在正向快度處安裝了 μ 子正向跟踪器,可以在 μ 子譜儀的接收範圍內重建來自粲強子和底強子衰變的次級頂點。
圖 1 顯示了在 √s = 13.6 TeV 的 pp 碰撞中,在中快度處重建的包含性 J/ψ 截面的新初步測量結果。在左面板中,將結果與來自 ALICE 和 ATLAS 的類似中快度運行 2 測量結果進行了比較(參見左面板上的參考文獻),後者適用於 pT > 7 GeV/c。比較表明,運行 2 和運行 3 的結果非常吻合,並且與之前的 ALICE 測量結果相比,粒度顯著提高。如圖 1 右面板所示,NRQCD 模型和改進版的 CEM 描述了截面在不確定性範圍內,這兩種模型都與 FONLL 相結合,以考慮來自底強子衰變的 J/ψ 的貢獻。模型計算的大不確定性不允許區分不同的模型,但是這些測量結果是調整此類模型的重要輸入,尤其是在低 pT 區域。
圖 4 左面板顯示了在 √sNN = 5.02 TeV 的 p-Pb 碰撞中,瞬發 Ξ0
c pT 微分截面與 POWHEG+PYTHIA 6 模擬(結合了 EPPS16 nPDF)的比較。這些預測包含了來自 e+e− 碰撞的碎裂分數,顯著低估了瞬發 Ξ0
c 的產生。與夸克組合模型(QCM)的預測相比,一致性有所提高,該模型假設動量空間中靠近的粲夸克和輕味夸克發生聚結,而沒有考慮坐標空間。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瞬發 Ξ0
c 截面仍然被低估了 2 倍。Ξ0
c 產生測量結果與 √sNN = 5.02 TeV 的 p-Pb 碰撞中已有的其他粲介子和重子的測量結果相結合,可以測量該碰撞系統中粲強子的碎裂分數。它們顯示在圖 4 的右面板中,並與 √s = 5.02 TeV 的 pp 碰撞以及較低 √s 的 e+e− 和 ep 碰撞的結果進行了比較。p-Pb 碰撞中的碎裂分數與 pp 碰撞中的碎裂分數一致,表明在 LHC 的系統尺寸上沒有依賴性。此外,與輕子碰撞相比,重子(介子)的碎裂分數顯著增強(減小),證實了先前 pp 測量結果提出的在富含部分子的環境中強子化不同的假設。
ALICE 合作組根據運行 2 和最新的運行 3 數據(後者使用升級後的 ALICE 探測器收集)產生了大量新的重味物理結果。在這些會議記錄中,介紹了來自不同碰撞系統的一些精選亮點。運行 3 數據採集正在高效進行,并将持续到 2025 年底。预计在第三次长时间停機(2026-2028 年)期间将安装多个升级项目。其中,ITS3 项目预计将用真正的圆柱形硅层替换当前 ITS 最内层的 3 层,使指向分辨率(对于重建重味強子至关重要)比当前 ITS 提高 2 倍。这些改进以及收集到的数据量的增加(到运行 4 结束时,Pb-Pb(pp 和 p-Pb)的數據量预计将比运行 1 和运行 2 期间记录的总量大 100(1000)倍)将 memungkinkan untuk melakukan pengukuran HF presisi tinggi, termasuk rekonstruksi keindahan langsung dan produksi baryon multi-charm.
翻譯成其他語言
從原文內容
arxiv.org
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