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結合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和光致發光顯微鏡技術,揭示機械剝離六方氮化硼的表面化學、污染物、整體形態、厚度和光學特性之間的複雜關係,及其對量子信息和光子學應用的影響。
本研究結合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TEM) 和光致發光顯微鏡 (PL) 技術,輔以原子力顯微鏡 (AFM) 和白光成像,深入探討機械剝離六方氮化硼 (hBN) 的表面化學、污染物、整體形態、厚度和光學特性之間的相互影響,這些因素對於 hBN 在可擴展量子信息和光子學技術中的應用至關重要。
樣品製備:將多層 hBN 薄片機械剝離後,通過聚二甲基矽氧烷 (PDMS) 轉移到具有不同尺寸孔洞的氮化矽 (SiNx) 薄膜上。
表徵技術:
TEM:觀察 hBN 薄片的結構和表面殘留物。
PL:分析 hBN 的光學活性,包括發光特性。
AFM:測量 hBN 薄片的厚度和粗糙度。
樣品處理:
氧等離子體處理:清潔 hBN 表面並改變其形態。
退火處理:修復 hBN 晶格缺陷並影響其光學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