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logo
登入

基於ChatGPT的縮寫詞擴展評估與改進


核心概念
雖然大型語言模型 (LLM) 如 ChatGPT 在程式碼縮寫詞擴展方面具有潛力,但若無適當調整,其準確性仍遠不及專用工具。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 ChatGPT 的縮寫詞擴展方法,透過提供周圍程式碼作為上下文、標記遺漏的縮寫詞以及進行後置條件檢查等措施,顯著提高了 ChatGPT 的效能,使其達到與最先進工具相當的水平。
摘要

論文資訊

  • 標題:基於ChatGPT的縮寫詞擴展評估與改進
  • 作者:Yanjie Jiang, Hui Liu, Lu Zhang

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型語言模型 (LLM) ChatGPT 在程式碼縮寫詞擴展方面的潛力與限制,並提出改進措施以提升其效能。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一個公開的 Java 程式碼縮寫詞資料集為基準,採用 few-shot prompting 的方式,評估 ChatGPT 在不同設定下的縮寫詞擴展效能。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基本提示評估 ChatGPT 的效能,接著分析錯誤案例以找出失敗原因,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包括提供不同類型的上下文資訊、標記遺漏的縮寫詞以及進行後置條件檢查等。

主要發現

  • ChatGPT 在未經調整的情況下,雖然能正確擴展超過一半的縮寫詞,但其準確性遠不及專用工具。
  • ChatGPT 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上下文資訊以及無法識別縮寫詞。
  • 提供周圍程式碼作為上下文資訊能顯著提升 ChatGPT 的效能,其效果甚至優於提供完整的封裝檔案或知識圖譜。
  • 透過識別並標記遺漏的縮寫詞,可以進一步提升 ChatGPT 的召回率。
  • 進行後置條件檢查可以排除違反常識的錯誤擴展,進一步提升 ChatGPT 的精確度。

主要結論

  • 透過適當的調整,基於 ChatGPT 的縮寫詞擴展方法可以達到與最先進工具相當的效能。
  • 相較於需要進行程式碼解析和分析的專用工具,基於 ChatGPT 的方法更易於使用且效率更高。

研究意義

本研究揭示了大型語言模型在程式碼縮寫詞擴展方面的潛力,並提出了一種基於 ChatGPT 的有效方法,為開發人員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程式碼理解和維護工具。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 本研究僅針對 Java 程式碼進行評估,未來可擴展至其他程式語言。
  • 未來可探討其他大型語言模型在縮寫詞擴展方面的效能。
  • 可將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應用於其他軟體工程任務,例如程式碼補全和 API 推薦。
edit_icon

客製化摘要

edit_icon

使用 AI 重寫

edit_icon

產生引用格式

translate_icon

翻譯原文

visual_icon

產生心智圖

visit_icon

前往原文

統計資料
程式碼識別符號約佔原始碼字元的 70%。 ChatGPT 在未經調整的情況下,精確率為 64%,召回率為 61%。 最先進的縮寫詞擴展工具 tfExpander 的精確率為 92%,召回率為 89%。 將封裝檔案作為上下文資訊添加到提示中,可以將精確率提高 19 個百分點,召回率提高 20 個百分點。 將知識圖譜作為上下文資訊添加到提示中,可以將精確率提高 25 個百分點,召回率提高 24 個百分點。 將周圍程式碼作為上下文資訊添加到提示中,可以將精確率提高 25 個百分點,召回率提高 26 個百分點。 識別並標記遺漏的縮寫詞可以將召回率提高 2 個百分點。 進行後置條件檢查可以將精確率提高 2 個百分點。
引述

從以下內容提煉的關鍵洞見

by Yanjie Jiang... arxiv.org 11-01-2024

https://arxiv.org/pdf/2410.23866.pdf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ChatGPT-Based Expansion of Abbreviations

深入探究

除了程式碼縮寫詞擴展之外,大型語言模型還能應用於哪些軟體工程任務?

除了程式碼縮寫詞擴展 (abbreviation expansion) 之外,大型語言模型 (LLMs) 還能應用於許多其他的軟體工程任務,展現其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中的廣泛應用潛力。以下列舉一些例子: 程式碼生成 (Code Generation):LLMs 可以根據自然語言描述或程式碼片段生成完整的程式碼區塊,例如 GitHub Copilot。 程式碼摘要 (Code Summarization):LLMs 能夠理解程式碼的語義,並自動生成簡潔易懂的程式碼摘要,方便開發者快速理解程式碼功能。 程式碼翻譯 (Code Translation):LLMs 可以將程式碼從一種程式語言翻譯成另一種程式語言,例如將 Python 程式碼翻譯成 Java 程式碼。 程式碼註釋 (Code Documentation):LLMs 可以根據程式碼自動生成程式碼註釋,提高程式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程式碼搜尋 (Code Search):LLMs 可以根據自然語言查詢,精準地搜尋到相關的程式碼片段,提高程式碼搜尋的效率。 錯誤偵測與修復 (Bug Detection and Repair):LLMs 可以分析程式碼,找出潛在的程式碼錯誤,並提供修復建議。 軟體測試 (Software Testing):LLMs 可以自動生成測試案例,提高軟體測試的效率和覆蓋率。 API 推薦 (API Recommendation):LLMs 可以根據開發者正在編寫的程式碼,推薦合適的 API,提高開發效率。 總而言之,LLMs 在軟體工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幫助開發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軟體品質。

基於規則的縮寫詞擴展方法是否仍然具有優勢?

雖然大型語言模型 (LLMs) 在程式碼縮寫詞擴展方面展現出強大的能力,但基於規則的縮寫詞擴展方法仍然具備一些優勢,使其在特定情境下依然是有效的選擇。 基於規則方法的優勢: 可解釋性 (Interpretability):基於規則的方法的決策過程透明且易於理解,開發者可以清楚地知道為何選擇特定的擴展詞。 可控性 (Controllability):開發者可以根據需求輕鬆地修改和調整規則,以適應特定的程式碼庫或領域。 低計算成本 (Low Computational Cost):基於規則的方法通常比 LLMs 的計算成本更低,尤其是在處理小型專案或資源受限的環境下。 無需訓練資料 (No Training Data Required):基於規則的方法不需要大量的訓練資料,這在缺乏訓練資料的情況下尤為重要。 然而,基於規則的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 難以涵蓋所有情況 (Difficult to Cover All Cases):編寫能夠涵蓋所有可能縮寫詞和上下文的規則非常困難,導致基於規則的方法的召回率可能較低。 難以維護 (Difficult to Maintain):隨著程式碼庫的增長,維護和更新規則變得越來越困難。 結論: 基於規則的縮寫詞擴展方法和基於 LLMs 的方法各有優缺點。在選擇方法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需求和資源限制進行權衡。例如,對於一些小型專案或規則明確的場景,基於規則的方法可能更為合適;而對於大型專案或規則複雜的場景,基於 LLMs 的方法可能更具優勢。

如何評估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的程式碼的品質和可維護性?

評估大型語言模型 (LLMs) 生成的程式碼的品質和可維護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以下列舉一些常用的評估方法和指標: 1. 功能正確性 (Functional Correctness): 單元測試 (Unit Testing): 使用單元測試框架對生成的程式碼進行測試,檢查其是否符合預期功能。 整合測試 (Integration Testing): 將生成的程式碼整合到更大的系統中進行測試,檢查其與其他模組的交互是否正常。 人工審查 (Manual Review): 由經驗豐富的開發者對生成的程式碼進行人工審查,檢查其邏輯和功能是否正確。 2. 程式碼品質 (Code Quality): 程式碼複雜度 (Code Complexity): 使用程式碼複雜度指標 (例如循環複雜度) 評估生成的程式碼的複雜程度,避免過於複雜難以理解和維護的程式碼。 程式碼風格 (Code Style): 檢查生成的程式碼是否符合通用的程式碼風格規範,例如縮排、命名規範等,提高程式碼的可讀性。 程式碼重複 (Code Duplication): 檢查生成的程式碼是否存在重複程式碼,避免程式碼冗餘,降低維護成本。 靜態程式碼分析 (Static Code Analysis): 使用靜態程式碼分析工具 (例如 SonarQube) 檢查生成的程式碼是否存在潛在的程式碼缺陷和安全漏洞。 3. 可維護性 (Maintainability): 可讀性 (Readability): 評估生成的程式碼是否易於閱讀和理解,例如使用簡潔的程式碼結構、清晰的變數命名等。 可擴展性 (Extensibility): 評估生成的程式碼是否易於修改和擴展,例如使用模組化設計、避免程式碼耦合等。 可測試性 (Testability): 評估生成的程式碼是否易於進行測試,例如使用依赖注入、模擬物件等技術。 4. 其他指標 (Other Metrics): 生成效率 (Generation Efficiency): 評估 LLM 生成程式碼的速度和效率。 資源消耗 (Resource Consumption): 評估 LLM 生成程式碼所需的計算資源,例如 CPU、記憶體等。 總結: 評估 LLM 生成的程式碼的品質和可維護性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並結合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和指標。
0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