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輕Lμ-Lτ暗物質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影響脈衝星時間序列:一是引起脈衝星的引力時間延遲,二是由於脈衝星含有大量μ子而受到暗物質電場的振蕩。這兩種效果的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擬合NANOGrav觀測到的角度相關函數。
orbitize! 是一個用於貝葉斯建模已解析二元天體的軌道參數的軟件包。它專為高對比度成像社區的需求而開發,並已被二元恆星社區廣泛使用。
在特爾贊6星團中發現了一顆旋轉週期為5.33毫秒的脈衝星PSR J1750-3116A。這是迄今在球狀星團中以最高頻率發現的脈衝星。
BlackCAT CubeSat任務預計每年將探測到平均42個伽馬射線暴,其中6.7%至10%的暴發源自紅移z > 3.5的遠距星系。
本文旨在分析18個低質量原始星系統中所有氣態分子(除H2外)的物理條件,並確定分子輻射和吸收特徵的起源。
修改重力理論(MOND)的非1/r2重力加速度會導致雙星系統的近星點進動,從而引起軌道時間和持續時間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作為MOND理論的精準測試。
本研究探討了 Pollux 紫外光譜偏振儀的多種光學設計選項,以適應未來 NASA 主導的宜居星球觀測台計劃。設計方案涵蓋了中紫外、近紫外、可見光到近紅外以及遠紫外等多個光譜通道,並分析了各種方案在分辨率、光谱範圍和技術可行性等方面的權衡。
本研究探討了初始條件模型的變化對緊湊天體併合的影響,包括初始質量函數的金屬豐度和星系形成率依賴性,以及軌道參數分布的相關性。我們發現初始條件模型主要決定了不同演化模型定義的關鍵特徵的相對權重,其中黑洞-黑洞併合受到最大影響,與共同包絡和穩定洛希瓣溢流形成通道的轉變有關。我們還描述了黑洞-中子星和中子星-中子星併合最終參數分布的變化。我們得到了至z=10的BHBH、BHNS和NSNS併合率演化,發現局域BHBH和BHNS併合率可能有50-60倍的變化,表明初始條件的影響比先前認為的更為重要,需要全面探索初始條件模型的組合。
一些超新星在光學發現後數年內出現顯著的電波再亮度,這可能是由於與周圍星際介質的相互作用。
ASPIRE 計劃利用 JWST 觀測到的 [OIII] 發射體,發現這些發射體周圍的星際介質 (IGM) 透明度顯著高於沒有 [OIII] 發射體的區域,表明 [OIII] 發射體周圍的再電離過程比其他區域更早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