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X17玻色子可能解釋muon異常磁矩、muonic原子Lamb位移異常以及W玻色子質量的實驗數據與標準模型預測之間的差異。
在無軸子解決強CP問題的模型中,我們可以預測中微子振盪中的CP相位δCP與CKM矩陣中的CP相位相關,並預測中微子無伴隨雙β衰變的有效質量mββ。
本研究利用 CMS 實驗在 2016-2018 年收集的 138 fb-1 的 13 TeV 質子-質子碰撞數據,搜尋質量在 0.3-2.0 TeV 範圍內、寬度為 0.01% 和 5% 的新粒子 X,其衰變為 W 玻色子和光子。未發現顯著的超出背景的信號,設置了 95% 置信區間的上限限制,範圍從 94 (137) fb 到 0.75 (0.81) fb,為目前最嚴格的限制。
本研究使用QCD和和規則方法計算了三重重粒子 Ωccb 到觀測到的雙重重粒子 Ξcc++ 的半雷普頓衰變的相關形狀因子,並利用這些形狀因子計算了在不同輕子通道的專有寬度。
我們進行了首次包含超出標準模型的 U(1)B-L 規範玻色子 Z' 的全球 QCD 分析。與暗光子的情況相反,我們發現相對於基線結果沒有 χ2 的改善。這一發現使我們能夠對質量範圍 MZ' = 2 GeV 到 160 GeV 的 Z' 耦合常數 gz 設置排除限制。
本文探討了低溫重子生成與長壽命粒子信號之間的關係。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其中包含新的標準模型單態粒子,其中一個長壽命費米子會衰變為夸克從而產生重子不對稱。該模型避免了強烈的味物理限制,同時預測了豐富的二夸克現象、單噴射信號和位移頂點。本文展示了如何在高亮度LHC上探測這些位移頂點信號。由於橫向產生的優勢,建造像MATHUSLA、ANUBIS和CODEX-b這樣的遠端探測器對於補充中心和前向長壽命粒子探測計劃具有強大的物理動機。
在狄拉克鍵生成中,標準模型粒子和狄拉克中微子之間的散射過程就足以產生物質-反物質不對稱。這需要至少兩個有效電荷被快速的標準模型相互作用所保守。由於右手中微子的源項在玻爾茨曼方程中為零,因此其不對稱僅通過洗入過程產生。薩哈羅夫條件得到滿足,因為右手中微子伙伴處於非平衡狀態。因此,重度自由度從未需要在早期宇宙中產生,允許重建溫度遠低於其質量尺度。考慮一個最小的鍵夸克模型,我們討論了可行的參數空間以及早期宇宙中有效中微子數增加的潛在觀測特徵。
τ极化会影响其衰变产生的介子的动量、能量和角度分布。我们研究了这些分布如何随τ极化状态和F5结构函数的大小而变化。
本文通過分析B和Bs衰變中J/ψ與輕子介子的相互作用,以及輻射J/ψ衰變,探討了標量和張量介子的性質。結果表明,在高質量區域,B和Bs衰變中標量和張量介子的產生率很低,而在輻射J/ψ衰變中卻有顯著增強,這支持了標量和張量膠球的存在。
通過角度相關的雙體衰變模式,可以分離出自旋-1 介子的縱向和橫向極化模式。這對於研究介子在核介質中的質量移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