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星系中心的星雲氣體呈現複雜的速度結構,與中心星系和熱X射線大氣存在顯著的運動差異,這可能會影響熱不穩定冷卻、噴流能量的散佈以及氣體在星系和其核心黑洞上的吸積。
我們整合了覆蓋360平方度天區的Herschel-SPIRE地圖,這些地圖是最大的旨在與微波背景遺留領域重疊的外銀河巡天。我們提供了詳細的製作和使用文檔。
我們發現銀河系暗晕在70 kpc處有一個密度斷層,並且在預期大麥哲倫雲尾流所在的區域存在明顯的密度增強,這些特徵超出了現有模型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了一個位於z=4.91的巨大塵埃活動星系核主機星系,其呈現出一個由多個高質量恆星形成團塊組成的複雜結構。這種結構可能是由於氣體流入和/或複雜的合併事件所觸發,從而導致了這個巨大星系的快速形成以及其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
我們介紹了一個新的基於物理動機的光譜模板集,用於擬合高紅移星系的光譜能量分佈(SED)。我們使用公開的星系形成代碼ares生成了13個具有不同質量和紅移的代表性星系的星系形成歷史,並預測了它們在𝑧> 6的光譜。模型參數已經過校準,以重現HST觀測的𝑧> 6星系的性質。受到高紅移星系中爆發性星系形成的重要性的啟發,我們還包括了具有最近星爆的模板。我們將這些模板與SED擬合代碼EAZY一起使用,分析了一個獨立的理論模型和JWST觀測的一個公開樣本。與半解析模型的比較表明,我們的擬合框架能夠準確測量星系性質,即使模型的基本假設與我們的不同。我們對JWST數據的初步應用表明,𝑧> 8的星系通常是爆發性的(尤其是在小質量星系中),遵循與較低紅移類似的恒星形成主序(儘管歸一化較高),並且比ares模型預期的更早開始形成恒星。我們的SED擬合框架非常快速(得益於EAZY的效率),但為每個源提供了完整的推斷星系形成歷史。此外,它還使我們能夠直接與理論模型進行比較,並有助於指出這些模型需要改進的地方。
核星團的高密度環境大幅加速了種子黑洞的合併過程,使得在宇宙早期(z>4)核星團成為主導的種子黑洞合併通道,合併率可達每年0.3-0.6次,比沒有核星團的環境高300-600倍。